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孝道现状的相关性研究(2)

时间:2023-11-13 21:43来源:毕业论文
国内外 许多学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3]。Chou KL,Ho AH与Chi I使用socioemotional选择性理论作为框架,分析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及与周围人的关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研究[3]。Chou KL,Ho AH与Chi I使用socioemotional选择性理论作为框架,分析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及与周围人的关系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Beverly L。Roberts , Ruth Dunkle,Marie Haug从身体、心理和社会资源三个层面研究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学者方菲认为个人、家庭、社会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三大因素。吴振云则探究了不同的养老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其他研究发现经济稳定性、健康状况、医疗费支付方式、家庭关系、配偶状况、健康状况等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均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发现,尽管有部分研究深入到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但国内外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一,研究对象狭窄;二,缺乏客观数据的实证研究。三,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较少进行稳健性回归检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2。2  孝道的研究现状

2。2。1  孝道的概念界定

今天我们所说孝不孝,是指孝顺父母而言。诸多古籍中对孝的释义也是这个涵义。《说文解字》有记载:“孝,善事父母也。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那么,孝的涵义是否从产生起就是善事父母之意呢?恐怕未必。从大量殷商和周代的相关祭祀资料来看,至少在周代以前,孝的涵义中虽然有善事父母之意,但并不占主导地位,最主要的意思是尊祖敬宗和传宗接代。 

肖群忠先生认为,孝的含义转变主要是在春秋到战国之际,孝由西周春秋之尊祖敬宗,生儿育女和传宗接代之意,开始向善事父母转变,且肖群忠先生认为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社会意识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相一致,与此同时列举了几条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议论较为恰当[4]。

2。2。2  孝道现状研究

学术界关于孝文化的论著中,对于近代中国孝道文化也有相关研究,比较典型的有:肖群忠写的《孝与中国文化》中关于孝的近代演变、孝的现代命运做了相关研究。杨振华对孝文化的演变做了极其细致的历史考察,对孝的现代价值做了评析,马艳、周亦则对孝的历史演变做了线索上的清理;张践对儒家孝道观的形成和演变做了相关研究。吴锋学者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了对传统孝观念的传承上,他认为,孝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传统,他的传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陈治国着重考察了孝观念的原始意义以及其在近代以来的演变。李文海、刘仰东对中国传统孝观念在中国的变迁做了极为细致的学术考察。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文化复兴,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孝文化更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孝文化主题学术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胡的八荣八耻也有孝文化的底蕴。近代中国孝文化工作研究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也更有待进行。

2。3  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孝道研究的现状

从上述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孝道现状的理论分析和研究现状来看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孝道现状密切相关[5],其子女有高孝心孝行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往往较高,而子女低孝心孝行的老人心理健康程度往往较低。本研究旨在探究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孝道现状的相关性,尤其在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和孝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老年人与子女对孝顺的不同理解,探讨子女孝心孝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

3  研究目的与假设文献综述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究孝道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系,以便分析子女孝心孝行对老年人精神慰籍需求满足程度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假设如下: 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孝道现状的相关性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9855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