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旅游网络交易正处于新兴发展阶段,而网络欺诈已成为旅游网络交易健康发展的短板。一方面,随着旅游网站爆发式增长,商家更注重于以价格优惠、产品多样化来吸引旅游消费者,相较于一般商品,旅游产品的无形性特点更易使消费者遭受欺诈侵害;另一方面,在线交易过程中主要存在缺乏具体标准作为监管依据、相匹配的软硬件发展落后等问题,使得一些不法商家在交易环节中利用交易疏漏添加霸王条款,变相欺诈旅游消费者。
本文将针对旅游产品在网络交易中的具体特点,结合旅游网络交易相关理论,联系实际案例进行词频分析,总结主要旅游网络交易安全问题,分析旅游网络交易安全的发生环境、类型,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减少欺诈交易的发生,推动旅游网络交易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虽然旅游网络交易频现安全问题,但我国学术界对旅游网络交易的研究仍较为少见。尚德峰针对交易对象的安全性总结了网络交易中常见安全问题,并就如何有效防范虚假交易提出了相应对策[2];范梦余、陈怡宁从规制理论视角出发,认为在线预订旅游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企业的服务标准和标准的缺乏,在线旅游行业的信任基础薄弱,用户很难维护在线旅游的消费权利,缺乏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等问题,是影响中国的在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3];李云鹏、沈华雨、黄超等人,通过对国内主流旅游网站的调查,在调查旅游网站的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在线交易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在线交易提出了对监管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准入机制,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监管体系[4];吕洋洋、白凯以旅游网络欺诈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欺诈理论对相关投诉文本建构类目并分析,归类了旅游欺诈交易的发生方式,并总结了相应措施以防欺诈交易的发生[5];张志宏认为“线上预订、离线购买”等交易方式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其交易过程易发安全问题,是中国旅游网络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交易缺陷 [6]。
国外对旅游网络交易的研究早于国内,但以安全问题为对象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欺诈方面。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2000年将网络交易安全作为研究对象,以消费者投诉数据库为分析来源,总结出10种网络商业欺诈,包括网络竞卖欺诈,通信服务欺诈、国际电话欺诈、中介网站欺诈、在线旅游网站业务欺诈、身份欺诈、信用卡欺诈,并提出了相应措施以遏制欺诈[7];Lois Burgess以新西兰为例,认为网络应用于旅游营销时,网络商务广告未必真实,而旅游信息的来源渠道是否安全也不能保证,因此网络旅游营销易产生欺诈行为[8]。
综上所述,以安全问题为对象的旅游网络交易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角度少,已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网络欺诈,缺少对旅游网络交易中各类型安全问题的整体研究。
3 研究方法论文网
本文运用词频分析法进行研究。词频分析法作为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研究方法,能够有效弥补文献综述法过于依赖定性总结的局限性,并揭示文献中隐含的深层次内容,已被较多的应用于新闻传播和市场营销中 [9]。本文以“中国质量万里行”旅游投诉案例为数据来源,对网络投诉文本进行高频词统计,提取高频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绘制高频特征词语义网络图,有助于理清高频词之间的关系,更加科学、形象的反映旅游网络交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4 旅游网络交易安全问题分析——以“中国质量万里行”为例
4。1 中国质量万里行基本介绍 旅游网络交易安全问题分析以中国质量万里行为例(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00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