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急需大量专业社工, 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却持续走低, 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 这就是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尴尬现状。一方面是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急需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另一方面却是高校大量社工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困难、流失严重。
二、研究意义
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考察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研究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了解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法律法规和社会政策方面着手解决现存问题,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身心素质和能力,进而他们的实际可用能力;
2. 通过研究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发现社会工作者在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解决社会工作者合法权益上存在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权益需求,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文护社会稳定;
3.通过研究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形成和完善与社会工作者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公平合理的职业行规,保障社会工作者的合法利益,改善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环境,进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三、研究综述
(一)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 社会体制转型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目前, 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 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不仅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近年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 造成了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相对于总体社会需求显得过多了, 也就是大学生供过于求, 相对过剩了。但是这种“过剩”是结构性的: 一方面, 大中城市、大机关、大公司、沿海地区人满为患、竞争过度, 人才供给过剩; 另一方面, 广大西部和基层地区存在大量的岗位空缺, 人才供给不足。这也是导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短期内就业难的体制因素。
2、 社会工作职业的功能被包办代替。
长期以来, 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职业的功能却被政治体制内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准政府组织(如团工青妇等) 的功能所替代。这些政府部门和准政府组织因囿于本部门的权力和利益, 包办了本应由社会服务机构或社工人员所承担的事务, 使社会工作的职业无法达到全日制( 专职)职业的充分成熟的程度, 客观上也抑制了其他社会服务组织的发育和成长, 阻碍了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3、 专业认同度低, 职业地位尚不确定。
一项职业获得社会的承认和国家的保护是职业化的前提条件。尽管社会工作专业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传入我国,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 其专业发展受到了严重挫折。因此, 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非常有限, 难以认同专业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这种状况造成大众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不了解与排斥。在许多人心目中的社会工作者就是居委会、街道及社区负责上情下达、调解纠纷的大妈、大爷;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时, 不得不频繁地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 [3]46。由于体制约束, 社会工作目前还不是一种特定的职业, 专业岗位、职责范围分工不明确, 没有纳入国家的编制范围内, 没有职称序列, 而且没有与其相应的职业保障。
4、 职业化专业教育欠缺。
社会工作既是一种专业, 也是一种职业, 它的形成与发展直接与从业人员的谋生需要联系在一起。对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学校而言, 任何形式的人才教育和培训的目的都是为了“ 学有所用”。只有其毕业生能够找到比较好的就业渠道, 才能文持该专业的生存和发展; 就学生个体而言, 当一个学生选择一个专业时, 除个人兴趣与价值理念等因素外, 其最大的考虑就是该专业日后的就业前景, 尽管毕业时他选择的职业也许就是他所学的专业, 也可能是相关或非相关的职业, 但是他通过专业化训练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毕竟是他的职业和社会角色的前提条件, 对于他以后的职业流动将产生重大影响, 并且会影响他的整个生命历程。因此, 专业教育必须与职业规划有机结合。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考察+文献综述(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