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励理论概述
(一)员工激励概念
1.激励的含义
对于激励这个名词来说,很多管理学者都对其下了定义。美国管理学家贝雷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给激励下的定义,主要侧重于人的内心活动,这些内心活动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因为人的内心的想法会让人产生某种动机,这些动机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可以激发和推动人的行为,从而达到加强的作用,所以称其为激励 。
在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表明,人所有有目的的行为都是源于人的内心动机,其内心的动机都来源于人本身的基本需求。我所认为的激励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使员工能达到他们最好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完成组织的目标,使自身的价值在企业中很好的体现出来[1]。
2.员工激励
员工激励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来满足员工的各类需求,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使员工达到某一特定目标,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8]。
企业想通过制定和实施员工激励政策来,提高激励对员工的效果时,应该注意一下几个原则:
(1)目标相结合原则。在激励过程中,员工目标的设置必须能够符合组织目标要求。
(2)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是基,精神是本。一定要分清主次,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3)按需求激励。需求是员工激励的起点,但员工的需要是有很多因素决定的,所以要想激励发挥到最高点,只有在满足员工最迫切需要才能做到。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深入调查员工的需要,并对员工的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才能到达预期的结果。
(二)激励理论
对企业来说,对员工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而从员工方面来说,需求层次的上升,价值观的改变也应当引起各企业经营者的关注,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留住优质人才。对于企业怎样激励、何时激励,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激励做出一定的研究,如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等等。
(1)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有美国学者马斯洛提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级别,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生理的需求:任何动物都会有这种需求,但不同的动物的需求其表现形式不同,就人类而言,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如衣、食、住、行;安全的需求:自我安全和保护,以免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社交的需求:归宿感、接纳、友谊等;尊重的需求:内部的尊重和外部的尊重,比如自主、自尊和社会地位、赏识和敬重等;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完善、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包括自我成长、潜力的发挥、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需求[2]。
(2)赫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主要研究组织中个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所研究刺激动机的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指那些会让员工产生负面情绪的因素,包括企业政策、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工资福利等。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被称为激励因素,例如工作内容。激励因素主要是:员工是否在工作中获得领导和同事认可,工作爱好和自我成就感,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期望,职位晋升等等。
(3)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文克多•弗罗姆(V H.Vroom)是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期望理论,该理论在员工激励实践中被受欢迎。弗鲁姆认为,激励理论主要为了揭示个人的努力、绩效、奖励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启示人们依据绩效确定奖励比,依据资历、技能等确定奖励更合理,期望理论是一种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理论,通过对组织中内在因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这一行为可以通过采取某种行为原因可达到某个结果[4]。 创业期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39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