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新能源研究领域科学文献的计量分析 27
4.3 科学文献网络传播模型的验证研究 29
4.4 影响传播过程与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5 结论与展望 35
5.1 研究的结论 35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35
致 谢 36
参考文献 37
图表目录
图1.1 本文研究思路图 6
图2.1 加文/格里菲斯模型(包括赫德对模型的补充) 11
图2.2 Björk模型的层级关系图 12
图2.3 Björk模型-环境图 13
图2.4 Björk模型-分解图 13
图2.5 Björk模型-为研发募集资金 13
图2.6 Björk模型-评估申请者的先前研究 14
图2.7 Björk模型-执行研究 14
图2.8 Björk模型-传播结果 15
图2.9 Björk模型-通过出版物传播结果 15
图2.10 Björk模型-发表结果 15
图2.11 Björk模型-创作出版物 16
图2.12 Björk模型-作为专题著作发表 16
图2.13 Björk模型-作为学术期刊文章发表 17
图2.14 Björk模型-应用知识 17
图3.1 科学文献网络传播的基础模式图 21
图3.2 A-0 环境模型 23
图3.3 A0 科学交流生命周期模型 24
图3.4 A3 传播结果模型 25
图3.5 A32 正式的科学文献传播模型 26
图4.1 1977年~2012年发表量变化图 29
图4.2 1977年~2012年下载量变化图 30
图4.3 1977年~2012年引用量变化图 30
图4.4 简化的科学文献网络传播过程图 31
图4.5 1977年~2012年发表累加量对下载量曲线 32
图4.6 1980年~2012年下载量对引用量曲线 33
图4.7 1981年~2012年引用量对次年发表量曲线 3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文献传播是人类社会实现跨时空思想交流与知识传承的重要手段,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1]。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作为一种实时、高效的科学文献传播载体,对文献传播过程中的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客体、传播效果等带来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新研究领域下,科学文献传播呈现着多层次、多样化、多渠道的特点。因此研究科学文献的传播模型有利于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其传播过程的实质,这对提高科学文献传播的范围、速度和效率,更好地控制其传播方式与途径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的研究,就是力图在认知和知识增长理论基础上研究科学文献传播模型,重点构建可描述科学文献网络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形成的基本描述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研究新研究领域下科学文献传播的传播过程和效果,以及影响传播过程与效果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的意义可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在理论方面,本研究对于探索网络环境下科学文献传播规律与传播效果、重构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文献传播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传统的科学知识传播模型已经无法有效、全面地描述网络环境下科学文献传播的过程和效果,同时,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也提高了科学文献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因此,在科学文献传统传播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环境下科学文献传播的新特点,构建科学文献网络传播模型,研究影响传播过程与效果的主要因素,使传统的传播模型得以拓展和创新。在实践方面,本研究对基于认知和知识增长理论的科学文献传播模型构建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为学术信息的传播者、传播中介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对于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科学文献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促进人类知识的传承与分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认知和知识增长理论新研究领域环境下科学文献传播模型与影响因素(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40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