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水景景观分析6
3。4建筑景观分析7
3。5地形景观分析7
3。6各功能区景观分析8
4 优化措施
4。1展现文化内涵-10
4。2完善植物景观-10
4。3改善水景景观-11
4。4修整建筑景观-12
4。5丰富各分区景观-12
5 结论-12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1 绪论
1。1课题来源与目的意义
1。1。1课题来源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加,高校校园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广大师生的第二个“家”,它不仅为师生提供学习、生活的场所,更是文化的传承地,是创新科研的发源地,是人才的聚集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从而改善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景观建设已然成为高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建立新经济条件下的新时代大学校园,对校园景观的综合评价成为社会研究的迫切课题。
1。1。2目的和意义
如今高校事业的不断发展也顺势将校园景观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从各个学校的景观建设可以看出,为提升校园环境质量,营造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越来越重视对道路、植物、建筑等景观的保护与整改,甚至对大学周边的绿化环境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建等。
然而盲目随意的景观建设往往并不能达到我们预计的效果,因此,对校园景观进行一些分析和评价,发现其中的精妙或不足之处,也为将来学校在对景观建设与整改方面提供理论上的的支持与建议,更加有利于营造一种舒适、绿色、生态的校园氛围。
理论性的研究与实地调研为学校景观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宝贵意见,有利于对大学校园景观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科学的、正确的植物景观评价标准也为综合性大学校园景观的新建或整改提供参考。
另外,从更实际的方面来说,本文以大学校园为研究对象,研究校园景观特点,探究如何通过营造景观来加强对校园文化特色的塑造等问题,可以有效的避免陷入格局千篇一律的尴尬局面,在有“共性”的基础层面上不失“个性”,符合个性化的时代要求,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吸引生源,扩大校园的影响力。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关于景观美学评价的研究开始的较早,20世纪60年代,对于“景观评价”的研究最早在美国开展,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但当时对景观的评价大都停留在视觉层面上。
80年代,随着风景评价队伍的不断扩大,许多相关学派也应运而生,如现象学派、专家学派、认知学派及心理物理学派[1]。1991 年,杰尼·托马斯(Thomas A。 Gaines)的《The Campus As A Work Of Art》从美学理论的角度来阐述大学校园应具备的特点[2]。 Frank E M强调生态设计在校园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倡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预与违反自然法则的行为[3]。1978年,布鲁斯特在《校园规划与建设》中介绍了栽植、养护等活动,但并没有将人的使用涉及在内[4]。Forman提出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理念,阐述校园生态景观构型及其形成过程,强调重视大学校园规划中功能、景观、生态的和谐统一[5]。
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校园规划专家“校园规划之父”Richard Dober主要从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和校园文化塑造两个方面探讨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方法与要点,提出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大学的性质、 江苏某大学校园景观评价与优化措施(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