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 e 地形因子特定等级下 i 类土地的面积
Si 研究区内 i 类土地的总面积
Se 研究区内 e 地形因子特定等级下的土地总面积
S 整个研究区的面积
1 绪论
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利用过程中会受到自然、社 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制约,人类的这一经济活动称为土地利用[1]。土地利用的空间 分布可以用土地利用特征与空间数据的关系来表达[2]。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与分 布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地形因素。在地形因素中,高 程和坡度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温度、光照和水土保持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两 种地形因子的作用[3],进而影响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近年来,很多学者基于 DEM 对土地利用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大量研究,但是大多数都是从宏观角 度。我国土地领域宽广,地形多样,因此不同地域的特征是不一样的[4]。
本文的研究区是江苏省东北部的连云港市的中心城区,利用 2010 年该市土 地利用数据和 DEM 数据,通过 ArcGIS 软件中 Spatial Analyst 功能得出高程和坡 度数据,并按照一定标准分级,然后将土地利用数据与分级结果通过 Identity 命 令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各主要地类的分布特点;还利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高程 和坡度下的分布指数特征,确定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高程和坡度下的分布优势 区域。同时利用 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土地利用类型与高程、坡度进行双变量分 析,定量研究它们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在各地类与高程、坡度相关分析后,探索 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分布特点以及与高程、坡度之间的相关程度,为区域土地利用 规划、不同地形上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和结构的优化、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环境建设及土地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5~7]。文献综述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2。1 研究区概况
连云港市是我国首批提出沿海开放的 14 座城市之一,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 黄海之滨,江苏省东北部,介于东经 118°24′~119°48′和北纬 34°~35°07′之间,地 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带,属于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 充足,雨量适中[8]。
本文的研究区是连云港市的中心城区:连云区、新浦区和海州区。研究区是 连云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十分便捷。境内沿东北
—西南轴线地势较高,轴线四周地势低平。研究区总面积为 110299。74 hm2,其 中耕地面积为 32045。22hm2;其次是住宅用地面积 21166。27hm2;采矿用地面积 为 19531。11hm2 ; 水 域 及 水 利 设 施 用 地 面 积 为 16719。67hm2 ; 林 地 面 积 为 10975。34hm2;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 5602。08hm2;园地面积为 1804。44hm2;其他 用地面积为 1711。77hm2;风景名胜设施用地面积为 743。84hm2。
2。2 数据源
本文所用的原始数据是 2010 年连云港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全国县级 区划界限数据及空间分辨率为 30m 的 DEM 高程数据。
3 数据预处理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预处理
本文主要在 ArcGIS 地理信息平台中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首先利用全国 县级区划界限数据, 基于 ArcGIS 的 Select By Attributes 和 Create Layer From Selected Features 功能提取江苏省界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界限数据按 市区名称进行 Dissolve 处理,利用 ArcGIS 地理制图功能,制作出连云港市在江 苏省的位置示意图(如图 3-1)。利用同样的方法在连云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 DEM 高程数据中提取出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 DEM 高程数据;其次 基于 DEM 高程数据利用 ArcGIS 中的 Surface Analysis—Slope 功能生成 DEM 坡 度数据,再对高程和坡度进行 Surface Analysis—Reclassify 重分类处理,并利用 Raster to Features 将高程和坡度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然后利用研究区的土 地利用类型数据和高程、坡度数据进行叠加处理分析,根据所得成果图层的属性 表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并利用统计所得数据制作图表以及使用 SPSS 软件进行 相关性的定量研究;最后针对所有数据和图表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地形地势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