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2005、2010、2015三个时期的Landsat ETM+/OLI_TRIS图像为数据源,在ERDAS和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对连云港市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主要方法如下:
(1)遥感影像处理及判读。将获得的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通过波段组合形成的图像进行辐射增强,消除图像中可能会带有的噪声或者目视效果不好问题。对3期遥感影像进行图像拼接已经图像剪裁获得研究区的遥感影像数据。根据研究的最终目的和研究区的现实情况确定波段组合以及分类体系,然后结合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的方法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并通过分类结果评价和人工判读提高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精度,为动态变化研究做好基础工作[7]。
(2)GIS空间叠加分析。比较不同时相的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得出研究区在研究期内的农村居民点的动态变化规律,在GIS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对相邻时期的影像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矩阵以及农村居民点变化空间分布图,并结合连云港统计年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1。3。2 技术路线
根据对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的工作流程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制定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流程图,如图1-1。
图1-1 技术路线流程图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建设用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村居民点的动态变化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着数量多、分布散乱、占地多等问题,这也导致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益降低。同时,随着农民价值观念的转变和铁路交通的完善,农村落后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满足不了部分农民的需求,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部分农村居民点开始出现“空心村”现象,不利于土地集约利用[3]。本文以连云港市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分析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的特点和趋势,能够及时掌握农村居民点现状,因地制宜的制定土地利用整治措施,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论文网
1。4。2 研究意义
说:“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居民点是构成农村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有重大影响。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口基数大,人多地少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因此农村居民点的研究,一方面能够在及时、准确掌握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理论依据,实现耕地总量的占补平衡。另一方面,了解农村居民点现状及变化规律有利于推动城乡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土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的制定土地整治措施,可以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率不仅能够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而且能够助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对部分空心村的整治,可以盘活土地资源,让土地资源利用实现节约集约利用,为城镇建设拓展了用地空间,实现城乡用地结构布局合理化,统筹城乡发展[8]。引导部分农村人口集聚城镇,特别是一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能够让处于城市边缘的农村人口更好的融入城市,与城市人口享受同样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并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等创造了良好基础。 连云港基于遥感的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