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柳树湾环境教育游客感知状况调查(2)

时间:2021-10-14 21:10来源:毕业论文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建设的当下,为了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加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

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建设的当下,为了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效果评价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加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效果的研究,能够防止生态旅游的畸形发展,而研究环境教育效果的最有效也是做直接的途径就是游客感知。生态旅游区环境教育的实现,对精确的保护、提高游客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2。1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进展

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力度也得到了加强,一些国家还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为代表。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关于人们户外运动的道德和技术的教育就已经出现,并且快速持续发展,到了80年代,随着生态旅游的诞生,这类教育又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相融合并获得新的发展。澳大利亚在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和认证标准中对环境教育的设施和活动要求作出刚性的规定。澳大利亚大多数生态旅游公司一般会专门聘请拥有多重资历、精通交流和科学的研究人员担任导游员,以对游客进行生态环境知识解说,并向游客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正确对待敏感文化和脆弱环境等方面的建议或要求[3]。1992年,日本旅游业协会(JATA)成立了环境对策特别委员会,并发表了“游客保护地球宣言”[4]。

目前还未见有关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效果的直接报道,但在一般性游客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阿兰·雷德和威廉·斯科特认为,游客教育的有效性按教育目的可以分为四类,分散游客、知识获取、行为改变和资源状况改变[5]。

2。2国内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研究进展

相比国外对环境教育的研究,国内对环境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1979年,一次环境教育会议在中国环境教育科学教育协会的号召下召开,是我国环境教育研究的开始。台湾学者对环境教育的目标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汪精明认为,环境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公民的环境素养。目前,我国已有从不同角度对生态旅游环境教育进行的研究,多数研究为定性研究,李嘉(2011)更加注重从宏观层面为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开展提出原则性、策略性的指导;我国学者李文明、钟永德则对国外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研究做了详细的分类阐述[5]。

环境教育的成效要通过游客感知才能得知,目前关于游客感知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张国平等提出游客感知灰度区和游客感知光环区的概念,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策划提供了理论依据[6]。也有学者认为游客感知的评价涉及的因素众多,游客感知的评价存在灰色性,因此在游客感知评价过程中需将灰色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7]。唐文跃认为对于旅游景区而言,景区的整个经营活动都要以游客满意为指针,要站在游客的角度考虑消费者的需求[8]。刘昌雪,王金莲,汪德等学者提出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所表现出的市场特征差异对设计开发旅游产品以及促进旅游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者对产品特征的感知评价是基于其游览活动的,考察旅游者在景区的空间行为,可以探究游客对某一景区产品特性的感知评价,进而为目的地的旅游产品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9]。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对环境教育的研究仍然较少,国外相对全面一点,但主要集中在理论层次,对其有效性研究尚少,环境教育功能的阐述仍缺乏对游客切身感受的关注。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环境教育的工作也应当更加重视,不能仅仅局限于将其加入学校基础课程的正规环境教育方面,也应注重非正规教育方面,将提高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目的落到实处。 柳树湾环境教育游客感知状况调查(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302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