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合肥城市化对区域降水的影响(3)

时间:2021-10-15 20:02来源:毕业论文
城市中由于下垫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大,鳞次栉比的建筑物高度不一进一步增大了下垫面的粗糙程度,引起 机械 湍流。在人为热源的影响下还能导致热湍流

城市中由于下垫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大,鳞次栉比的建筑物高度不一进一步增大了下垫面的粗糙程度,引起机械湍流。在人为热源的影响下还能导致热湍流。两种湍流综合影响并且降水系统在地面摩擦的作用下,到达城市边界的移动速度减慢,在城区停留的时间加长,使城区的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间增加。

城市中,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等温室气体,并通过二次污染产生含有硝酸盐类和硫酸盐类的物质。这些物质伴随粉尘,在城区中得不到很好的扩散而停留在城区空气中形成凝结核。这种气溶胶污染增加了城市凝结核的数量,但是气溶胶对于降水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气溶胶的物化性质[8]。气溶胶是通过吸收水汽形成小云滴来影响降水,但不同类型的污染对降水的影响则不同[9]。

合肥地处中部腹地,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较快,经济的发展带动居民居住空间的变迁,从而引起了降水的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合肥1975-2014年的降水变化同时研究城市化与合肥市区域降水的关系,对做好合肥未来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城市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城市防灾减灾提供支持。

2 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合肥,安徽省省会,安徽第一大城市,其地理位置优越,是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是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同时也是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贸易中心。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湖,沿海腹地、内地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连接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的区位优势,是国家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自古就有着“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地处中纬度地带,北纬31度52分、东经117度17分,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合肥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下辖蜀山、瑶海、庐阳、包河四区,庐江、肥西、肥东、长丰四县以及滨湖新区和县级巢湖市。辖区总面积共11408。48km²,其中市区总面积838。52km²。年平均气温15。7度,日照2100多个小时,降水量近1000mm。目前全市生产总值(GDP)为56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80元。近年来,随着合肥推出“工业立市”、“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等一系列的政策,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2。2资料选取

(1)合肥从1978-2014年的总人口数和非农业人口数,取自合肥统计年鉴(1978-2014)。

(2)合肥和长丰雨量站从1975-2014年的逐日、逐月、常年的降水序列,取自安徽水旱情信息网。

2。3研究方法

为了分析合肥城市化对区域降水的影响,本文将从分析合肥近40年的降水变化情况、合肥近40年的城市化率以及合肥的城市化和降水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由于绝对降水量的空间差异并不能很好的反应不同阶段下降水量空间的改变,为了消除地形和区域气候因素的影响,以1975-2014年合肥站的年平均降雨量Pa0和年汛期平均降雨量Pf0为标准,计算各时期年平均降雨量相对偏差公式为:文献综述

δai=(Pai-Pa0)/Pa0*100%              (公式1)

年汛期平均降雨量相对偏差公式为:

δfi=(Pfi-Pf0)/Pf0*100%               (公式2)

衡量城市化水平有多种方式,主要有人口比重指标,城镇土地利用指标,城市化速度指标,复合指标等。本文选用人口比重法来计算城市化率,因为人口城市化可以从多个侧面反映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式为: 合肥城市化对区域降水的影响(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304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