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界定及当前治理方式
(一)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界定
1。游客不文明行为概念
对于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定义,学者们主要是从“不文明行为”,“非道德行为”,“道德弱化行为”三个方面来表述的[5]。李萌,何春萍认为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指游客在旅游景区、景点游览过程中所有可能有损景区(点)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他们将旅游不文明行为发生地固定在旅游景区(点)中,这体现出其狭窄的方面[6];田勇使用了“非道德行为”概念,将其定义为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游客所表现出来的与社会zhuyi道德不相符合的行为,邱剑英也使用了这个概念不文明并且给出了近似的定义,认为不文明的言行举止与社会zhuyi道德是相违背的[1];胡传东提出了“旅游者道德弱化行为”的概念,他认为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表现的介于正常、适当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的,对旅游地资源、环境、居民、其他游客,甚至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3];林育彬则是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表达述旅游者在整个旅游环节过程中一切与旅游活动效率最大化和旅游者身心愉悦不相符的行为活动[1]。因此,对于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并且概念呈现出窄化或者泛化的倾向[7]。
2。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表现形式
旅游讲究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表现形式也从这六个部分说起[8]。从“吃”的层面来说,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主要表现在吃自助餐的时候不排队、乱插队,吃的时候肆意的拿,拥挤抢夺食物,吃后餐桌上的食物残留非常多,食物的浪费情况严重,吃后剔牙打嗝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公共用餐的地方大声说话,有的人甚至语言粗俗或者将吃过的食物乱扔,对景点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从“住”的层面来说,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主要表现在住宿期间在走廊等公共场所及夜间大声喧哗,随意嬉戏打闹造成其他住店客人的困扰,离店时将酒店非一次性消费品带走;从“行”的层面来说,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主要表现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拥挤抢座位,不给老年人孕妇小孩让座,大声喧哗,在景区买票时,在车站等车时不遵守秩序,胡乱插队;从“游”的层面来说,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主要表现在景区的游玩途中乱刻乱画,随便攀爬[9],任意践踏草地,乱折树木花朵,在寺庙等宗教场所不遵守秩序,任意拍照,说笑打闹;从“购”的层面来说,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主要表现在买东西时抢夺商品,甚至会有举止粗鲁脏话连篇大打出手的情况发生,让人觉得游客的素质低;从“娱”的层面来说,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主要表现在自由活动时到黄赌毒等违法场所玩耍,不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随意拉当地人拍照留念的举动等。文献综述
(二)当前我国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理方式
针对于现在越来越受关注的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道德教育以及法律规范。其中主要的道德教育措施包括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如将文明旅游行为的内容放到孩子读书的课本中,从孩子抓起[10];在游客旅游时导游多次讲解不能做的行为,告知游客旅游地的风俗习惯,减少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在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或者在景区中休息场所滚动播出文明旅游的宣传片,加深游客文明旅游的意识;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将文明旅游的意识潜移默化的传递给游客,使游客对自身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11],因此游客可以树立正确的文明旅游意识,了解到良好的旅游规范,提高游客的公德素养。法律约束是国家通过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使旅游景及相关部门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让游客了了解到法律的要求、道德的标准;在《江苏省旅游条例》中规范了游客的行为,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将会被纳入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记录,并且告诉给游客本人;在重庆有的旅行社印发了游客文明旅游的合同,要求游客在旅游前应认真阅读并且签名,合同中详细列举了几十条文明旅游的注意事项;对于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出现,各地的政府都会从法律的层面上做出一些规定,加大了对产生不文明行为游客的惩罚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的作用。 基于游客认知的不文明行为治理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