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将“积极老龄化”作为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框架”,之后“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尊严”逐渐成为世界公认的老年工作基本原则。结合目前我国政府提出“老年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等口号,通过社会参与来实现老有所为,从而树立老年人积极的老年生活观,建立老年人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形象,创造积极的老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群体希望参与直接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老年人的活动,从而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他们需要情感上的交流、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被重视被尊重。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且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做了一定的贡献。通过看书读报,看电视学习文化知识和法律法规,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即使做家务也有利于老年人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这样也间接的为社会发展做了贡献。退休老人容易精神空虚,感觉生活的无价值。老年人只有从事一项力所能及的活动,继续参与社会,才会感到充实减少孤独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社会对自身的需要。保证每一老年人安度晚年,是社会责任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
2 研究综述
老年人社会参与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内容。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即老年人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是他们自身和时代的需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中国被普遍称为“老有所为”,是指老年人参加社会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活动,从老年人自身特点和参与能力出发参与对自身和社会有益的活动,晚年仍有所作为。近30多年以来,随着人们对老龄化问题不断深入的认识,老年人社会参与问题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国内外社会学者以独特的学科视角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概念、社会参与的内涵、理念基础、社会参与的本土化实践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正功能研究。从已有的研究中来看,国内学界中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正功能达成共识但具体表述又存在一定差异。袁缉辉[1]认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看,使精神和体力衰弱减慢,可以保持健康;从社会效益上看,老年人完全可能成为社会劳动力和智力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经济上看,可以增加收入,还可减轻政府、社会或家庭成员的赡养负担;杨宗传[2]认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安度晚年的需要。裴晓梅[3]则把老年人社会参与提升至人的发展的高度,强调老年人的发展包括内在和外在两方面,而这两者均通过老年人的有所作为来实现。另外有学者认为社会参与是构建老年资本的重要途径,对促进老年自我和谐有明显作用[3]。
(二)老年人社会参与不同群体研究。对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的研究,最先是对老年群体中的某个子群体的研究开始的。其代表性的有陈月权[4]的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价值研究,主要分析老年妇女社会参与的优势,并且把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的形式概括为直接式参与和间接式参与。而全国范围内的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调查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我国老年人口参与社会活动的调查发现,老年社会参与人数比例不高,并在总体上极不平衡,城乡差异明显,性别差异悬殊,年龄差异很大,实际参与率低[5]。
(三)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制约因素研究。学者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达成共识,但具体受哪些因素制约,还是有多种说法。韩青松[6]认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现实状况与理论政策建构存在一定的脱节。从政策角度分析,认为存在四大缺陷:一没有彻底走出传统观念,把老年人视为被关怀照顾的对象,过度关注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舒适度,忽略了老年人群的主观能动性;二认识狭窄,许多都把社会参与等同于就业;三参与需求与社会发展现状之间的不协调性;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法制环境有待完善。 淮安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