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福利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工作专业的诞生也是必然趋势。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在西方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其作为专业教学来说却是一个比较新的学科,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较为有限,在当前高校扩招、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所面临的就业困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 基本状况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关于社会共工作专业教育的内涵,有学者指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指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或者专业讲师对个人实施专门的教育,使之在相关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符合社会工作专业要求,从而完成个体社会学专业化的过程。” 本文所强调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指在高等院校里,由大学教师对高校学生所实施的专门的社会学教育与训练,其包括自招生到具体教学环节(如包括理论知识教育以及社会实践训练)直至就业的整个培养环节。
2.1.2 大学生就业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指的是高校大学学生通过高等院校专业理论教育、社会实践等过程以达到胜任与其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并在学业完成合格后通过分配、应聘等手段从而从事某个职业的一个过程。
2.2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日前我国高校扩招现象严重,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及就业竞争,面对国家需要、个人意向、有限的供职岗位和多样的工作环境,许多大学毕业生会感到就业的压力。对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影响就业的因素对我们的择业和就业大有裨益。总的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就业观念及大学生素质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整体劳动力供应情况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约1800多万人,近几年新增工作岗位的数量估计在800万左右。这导致我国的失业率和自由职业者的人数不断上升。同时,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高校扩招,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笔者通过查阅资料总结了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见图2-1):
图2-1 近十年高校毕业生数量
大学毕业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适当降低期望值。大学生自己必须意识到,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再像从前的毕业生那样,把自己当作社会的精英。另外,据统计,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已经达到380万,2004年突破了420万,而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只有108万,二十几年前恢复高考制度之初,全国每年仅招收20多万大学生。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高等学校毛入学率达到15%即属于大众化高等教育,而我国高等学校毛入学率已达到17%。这表明,中国今天已经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适逢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生,除了主动调整知识结构,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应聘技能技巧以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在努力寻找理想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主动说服自己,适当降低就业岗位期望值。如果一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不妨讲些策略,来个“先就业,后择业”。
当然,部分大学的自身素质欠缺,不明确相关的就业知识也对其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途径、应聘技巧、劳动用工制度、本专业的择岗定位优势等等都不甚了解,难以确定就业方向和岗位。
2.2.2 高校专业设置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向脱节。许多高校一的追求创新性,而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考虑甚少,以至于等学生真正走出校门后望洋兴叹。事实上,在当前的社会中许多用人单位对一些特殊专业较为感兴趣,如2011年最热门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其所直接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有的行业毕业生缺乏,有的行业毕业生又供过于求。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9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