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全国各地都积极宣扬环境保护,大力整治,但污染问题仍是日益加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出台的环境保护法不够细致,各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范围、评价时段、评价项目、评价方法及数据统计方法各不相同,导致监测结果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所以国家环保局继修改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之后,紧接着首次发布了空气质量评价方法HJ663-2013,即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解决了上述问题,规范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使全国的环境空气监测数据有了统一性和可比性,更好地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了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了人体健康。
广州是国务院批复及定位最高的三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之一,被定为国际大都市和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是国家的综合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可辐射至东南亚。2012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5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在全国主要大城市中,其GDP增速(10.5%)高于上海(7.5%)、北京(7.7%)、深圳(10.0%)和苏州(10.1%)[1]。其次广州工业总产值为17090.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小汽车为19943辆,比上年增长5.0%[2]。在如此快速的发展势头下,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益加剧,作为发达城市的广州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次选题的目的在于:利用HJ663-2013对广州市2009-2013年10个环境空气国控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广州城市五年空气质量的月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度变化规律,结合该地区的气候条件、环境条件、人口分布以及工业发展模式,找出其中的变化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方法。
1.1.2 选题的意义
如今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就大气污染而言,由于城市受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及居民生活的影响,成为大气污染发生的集中区域。世界历史上曾发生的几次严重污染事故都出现在大城市,如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广州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必须重视空气污染问题。
早在200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先生就直言道,他在接诊过程中发现,50岁以上的广州人哪怕没有肺部疾病,手术开出的肺都是黑色的。继“广州式黑肺”后,2012年10月14日,广州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上首次出现了代表“重度污染”的“紫色”图标,更是让人们猛然警醒,广州的空气污染已达到如此恶劣的程度[3]。
面临如此严峻且刻不容缓的空气污染状况,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监测指标。当今社会信息传递迅速,“雾霾”这个词已被众人熟知,有关雾霾天气的报道随处可见,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轮番报道。防PM2.5的口罩被抢购一空,室内空气净化器的销量也节节攀升,这都表明老百姓们开始重视空气污染问题,明白它与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并对此感到担忧。研究表明,根据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的不同会对人体产生不同危害,10μm以下的颗粒物(即PM10,也称可吸入颗粒物)可进入鼻腔,7μ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咽喉,小于2.5μm的颗粒物(即PM2.5,也称为细颗粒物)则可进入肺部,深达肺泡并沉积,进而进入血液循环,且难以被人体排出,可能导致与心和肺的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4]。大气中的颗粒物对光有散射和吸收效应,从而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5]。PM10一般来源于人类活动如工厂、家庭、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产生的废气、烟尘、扬尘以及自然起源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海水泡沫而进入大气的火山灰、烟尘、盐粒和被风吹起的扬尘等。[6]此外,大气污染物中的硫氧化物(SOx )、氮氧化物(NOx)浓度水平与呼吸系统和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同时,SO2和NOx是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前体物,是造成大气复合型污染的重要原因[7]。因人类活动产生的SO2多来自发电过程及工业生产,而NO2则多来自于汽车尾气。O3是二次污染物,虽然低浓度的情况下可以用来消毒,但是高浓度O3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HJ663-2013对广州城市空气质量进行研究(2):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1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