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表征方法
主要的表征方法有:形态表征、吸附性能、波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方法。
1.3.1 形态表征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用于表征聚合物薄膜的表面形貌。TEM模仿了光学显微镜的光路设计,具有较高的放大倍数。SEM观察的视野比较广,能观察到试样表面细微的结构。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样品时,能呈现出样品的三文形貌。AFM能测试气液固多种状态下的样品。通过探针与样品间的微小的相互排斥力,经过力矩的放大作用,样品形貌在显示器上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
1.3.2 吸附性能检测
MIP对目标分子的吸附性能可由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检测[21-23]。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目标分子的溶液,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其吸光度,做吸光度关于浓度的标准曲线。将MIP放入对某一浓度的目标分子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上清液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与吸附前的溶液对比,得到MIP对目标分子的结合率,由此得到MIP的吸附性。
1.3.3 波谱法
波谱常用于解析物质结构。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最为常用。这类方法不仅分析速度快,而且所需试样少,对于粉末、薄膜、溶液的样品都可以进行测试,获取信息可靠。采用这种方法得到某种物质的谱图。通过谱图,可以观察到某些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从而判断物质的结构,观察聚合物或复合物是否生成。核磁共振谱可以得到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或C原子的化学位移,从而得到物质的可能结构,可监测复合物如何形成。
1.3.4 色谱法
MIP常通过色谱柱测定其对目标分子的吸附能力。以MIP作为固定相,以目标分子的溶液做为流动相,得到色谱流出曲线,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由曲线的峰面积得到流出液中目标分子的浓度,由此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1.3.5 电化学方法
采用对MIP有较好溶解性的低沸点溶剂,对MIP进行溶解。吸取少量溶液,滴在电极表面,制成MIP膜电化学传感器。在与目标分子的溶液接触前后,检测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电压、电流或电导等的变化,从而判断MIP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一般根据电流的变化检测MIP的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有:差分脉冲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循环伏安法等。
1.4 应用现状
1.4.1 MIP 化学仿生传感器
不同于生物分子,MIP在外界环境中不会受酸碱及试剂的影响而改变其结构。因此MIP传感器具备化学传感器及生物传感器的优点,故MIP传感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般将MIP作为敏感膜,以某种方式固定在电极的表面。这样有利于最大程度的提高MIP传感器的响应,降低其他因素的干扰,同时易于重复使用。
1.4.2 异构体以及对映体的分离
现区分异构体及对映体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手性合成、酶拆分及一些分离技术。但是MIP与酶相比,MIP不受环境的影响,不会出现变性失活的情况。同时具有高选择性、灵敏度和专一性,因此MIT广泛应用于对映体及异构体的分离。
1.4.3 药物分析
MIT常用于中药的主要成分的提取。传统的分离方法选择性较差,分离效果不好。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有效组分,分离的时间也较长,限制了中药的广泛使用。MIP具有生产周期短,识别能力强,对中药成分的提取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特点。而且,MIP对目标分子的结构类似物同样具有可识别性,加快了中药成分的提取过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1.5 展望
从MIT这一概念的提出,到现在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物质都能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提纯、分离和检测。随着对MIT的认识和研究的不断加深,我们看到其发展前景的同时,也注意到MIT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有机溶剂中的分子印迹过程,由于水溶液或者极性溶剂会对模板与单体间的作用产生干扰,故极性溶剂和水溶液中进行的MIP的合成不易实现,限制了MIT的发展;(2)模板分子现大多采用小分子,像酶、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印迹过程未能广泛的使用;(3)现可用功能单体种类很少,主要有甲基丙烯酸类和丙烯酰胺类,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4)对于印迹的过程,只有定性的理解和猜想,未能得到证实;(5)MIT仅限于试验阶段,投入工业生产仍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瓶颈。因此,MIT的发展还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关键性的问题,MIP才能应用的更加广泛。随着国内外学者的不断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都能够很好的解决,MIP能像塑料一样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面向硝化纤维素检测应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基传感器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3):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2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