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壳聚糖/三聚磷酸钠香精微胶囊的制备(2)

时间:2019-07-06 13:27来源:毕业论文
4.1.4 芯壁比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 18 4.1.5 体系pH值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 20 4.1.6 小结 21 4.2 表征实验 21 4.2.1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形态 21 4.2.2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


4.1.4 芯壁比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    18
4.1.5 体系pH值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    20
4.1.6 小结    21
4.2 表征实验    21
4.2.1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形态    21
4.2.2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测红外光谱    23
4.2.3 微胶囊的热重分析    26
4.2.4微胶囊产品恒温条件下的缓释性能研究    26
5 结论    28
致 谢    29
参考文献    30
1 绪论
1.1 微胶囊及微胶囊制备技术
1.1.1 微胶囊及微胶囊制备技术概念    
微胶囊是指一种具有聚合物壁壳的微型容器或包装物,具有半透性或密封性的微小粒子,其中被包裹的物质称为芯材,包裹芯材的物质称为壁材[1]。一般来说,通常制备的微胶囊粒子大小范围可在2-1000μm之间,壁材厚度在0.2-10μm之间。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可以制备出1-1000μm范围的纳米微胶囊。大多数的天然或者合成高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微胶囊的壁材,有些微胶囊选择用无机化合物作为壁材的材料。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微型封装的保护技术,它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成膜材料将一些具有反应活性、敏感性或挥发性的液体或气体包封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2]。微胶囊技术又称微胶囊化,21世纪的许多工业领域,如医药、食品等领域中都在着力开发这一高新技术。
微胶囊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从芯材看,可以分为单核微胶囊和复核微胶囊;从壁材结构看,可分为单层膜和多层膜微胶囊;从壁材组成看,可分为无机膜微胶囊和有机膜微胶囊;从透过性看,又可分为不透微胶囊和半透微胶囊,半透微胶囊通常称为缓释微胶囊[3]。
1.1.2微胶囊化的意义
微胶囊是具有通透性的球状小囊泡,外层为半透膜,内部为液体内核。近几年来,微胶囊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动植物细胞、微生物、其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酶和化学药物的固定化方面。由于壁材的作用,使得芯材与外界环境能够隔离开,当遇到温度、pH、压力等条件的变化时才会释放出来,所以微胶囊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保护活性物质,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如光、热、氧气等) 与芯材反应,提高物质的稳定性;减少芯材向外界环境的蒸发或转移;改变物料的物理性状,方便运输、处理等;控制芯材的释放;修饰、掩盖芯材的不良风、色泽;延长产品货架期并减少组分的营养损失等[4,5]。当芯材被壁材包埋后隔离外界环境,芯材的性质就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在特定环境下微胶囊的外壁被破坏时,微胶囊中被包埋的芯材物质又能重新释放出来,从而起到控释或缓释的效果。
微胶囊化已经在食品、医药等行业中广泛得到运用,对这些工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人们对微胶囊化技术的认识不断加深,不断开发新材料,微胶囊化技术必将在我们的工业生活中大放异彩。

1.2 常用微胶囊化方法概述    
依据囊壁形成的机制和成囊条件,微胶囊化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化学法、物理法和物理化学法[6]。在微胶囊的实际生产中,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要求应选择不同的方法,以求达到要求并且经济实用。目前应用于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以下几种比较常见。
1.2.1 化学法
    化学法是利用在溶液中单体或高分子单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聚合反应或缩合反应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高分子成膜材料用以包覆芯材。
化学法一般包括:(1)界面聚合法,界面聚合工艺是将芯材乳化或分散在一个溶有壁材的连续相中,然后单体经在芯材表面上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微胶囊[7]。主要反应方式有界面加成聚合和界面缩合聚合,它既适用于制备水溶性芯材的微胶囊,水溶性芯材分散时形成油包水型乳液,而不溶性芯材分散时形成水包油型乳液。由于界面聚合反应速率较高,所以得到的最终产物难于控制。 壳聚糖/三聚磷酸钠香精微胶囊的制备(2):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3543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