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不同有机添加剂浓度复配氯化钾对体系流动性和形成多重结构的影响 13
3.4.1 甘油 13
3.4.2丙二醇 14
3.5卵磷脂与不同乳化剂复配对体系的影响 15
3.5.1 乳化剂S21 15
3.5.2 乳化剂372P 16
3.5.3 乳化剂202 17
3.5.4 乳化剂吐温80 18
3.5.5 乳化剂68 19
3.5.6 乳化剂5225 20
3.5.7乳化剂EM90 21
3.5.8乳化剂F127 21
3.6 不同水溶性油脂对体系的影响 22
3.6.1 油脂9860 22
3.6.2油脂9836 23
3.6.3油脂9807 24
3.6.4油脂767 25
3.7 不同固态油脂对体系的影响 25
3.7.1 不同浓度油脂二十二碳醇 25
3.8 工艺加入超声波降低粒子大小 26
3.9 高浓度卵磷脂对体系的影响 27
3.9.1 增加卵磷脂的浓度 27
3.9.2 提高乳化剂EM90 28
3.9.3 提高油脂318 29
3.10不同种类油脂替换油脂318对体系的影响 30
4 结论 32
致 谢 33
参考文献 34
1 绪论
1.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2 多重结构乳状液的稳定性因素
多重乳状液的不稳定问题是由于其自身热力学不稳定造成的,不稳定的因素有:内水相的聚结;油相间的聚结和油膜的破裂、水分子穿透油膜通道[12]根据乳液聚集态不稳定过程[13],乳液失稳时包括如下过程:1、由于重力作用超过布朗热运动时,乳液由于浓度梯度而出现的分层和沉降;2、液滴相互聚集而出现的絮凝;3、由于小液滴比大液滴的溶解度高,因此随着时间的增加,小液滴逐渐消失沉积在大液滴上而形成更大的液滴,该过程也称为奥氏陈化(Austenite Aging);4、当小液滴的液膜被破坏,形成体积较大的液滴,即聚并,聚并是乳液破坏的直接原因;5、油水两相产生分离后形成的破乳。
多重乳状液同时需要亲水性乳化剂和亲油性乳化剂2种乳化剂,其中亲油性乳化剂用于稳定W/O型初乳的水油界面;而亲水性乳化剂用于稳定复乳的O/W型的油水界面(称为外油水)。这2种乳化剂的种类、浓度和2种乳化剂之间的比例,以及各自的HLB值都会影响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乳化剂的HLB值决定乳化性能,乳化剂的HLB值在3~6时,适宜作亲水性乳化剂,在8~18时适宜作亲油性乳化剂。提高内相乳化剂的用量,多重乳状液稳定性提高;但增大外相乳化剂的用量,多重乳化剂的稳定性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在制乳过程中,内外相乳化剂相接触而有迁移和重新分布的趋势[10]。
此外,多项研究表明,使用混合乳化剂的效果比使用单一乳化剂更牢固和稳定。使用混合乳化剂,利用不同种类、性质、数量的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通过互溶、成混合胶束及结构上的互补,构筑相对稳定的界面膜网,许晓鹏等人[11]通过对Span80,Tween80,Span85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复配作为亲油性和亲水性乳化剂,研究它们的复配比例和用量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Span80和Tween80在质量配比为9:1,HLB值为5.2时,复合膜的混合插空效果和薪弹性与制备条件下的初乳粒径达到最相适应,从而乳状液的稳定性最好。
磷脂类可认为是天然乳化剂的一个例子,其中卵磷脂是最重要的一个。卵磷脂是一种含磷的极性脂类物质,由法国人Gobley于1846~1847年从蛋黄和脑中首先发现。广义的卵磷脂指各种磷脂的总称,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等;狭义的卵磷脂则专指磷脂酰胆碱PC,由Levenzai 1925年从其他磷脂中分离出来[1-2]。PC也有很多分子种类,国外已有研究[3]将不同分子种类的PC利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设备进行分离和鉴定。卵磷脂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功能。它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能够延缓衰老;磷脂酰胆碱PC是两亲性物质,极性部分是胆碱,非极性部分是ω-3脂肪酸[4],因此能调节脂肪代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能够提高大脑活力;还具有提高免疫力的功能[5]。卵磷脂有很多来源,如蛋黄、动物脑、大豆、菜籽等。卵磷脂在蛋黄中含量远高于其他卵磷脂,蛋黄磷脂中PC质量占78%,大豆磷脂中只有16%[6]。但蛋黄卵磷脂生产成本很高。目前商业用卵磷脂主要来源于植物油料种子(如大豆和葵花籽),但在医药和食品应用方面,蛋黄卵磷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卵黄磷脂和大豆磷脂的组成成分见表1-1 磷脂类表面活性剂形成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制备技术研究(2):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3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