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乳液聚合法
凭借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作用,使用机械搅拌或均质的方法,单体在水中形成乳液而进行的聚合方法被称为乳液聚合法。胶乳是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产物,它能够直接被使用,也能破坏胶乳,经过洗涤、干燥等后处理方法,得到针状或粉状聚合物。在较大的反应速度下可以使乳液发生聚合反应,获得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且物料具有粘度低的特性,便于传热及混合,简便控制生产,方便除去残留单体。
由分散介质、反应物质、乳化剂与引发剂等4种成分构成的乳液聚合体系,将这些成分混合并且通过搅拌形成乳化或增溶体系,乳液聚合反应往往是在含有囊心增溶单体的表面活性剂胶束之中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吡啶、聚苯乙烯、氰基丙烯酸酯和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等作为常用的非水溶性单体。Quintanar等[5]研究了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胶体以预缩聚物等为壁材进行乳液聚合制备纳米胶囊,是一种简单、高效、重现好、无需高压均质的方法。
1.2.3 界面聚合法
通过界面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如下:将囊心或单体进行溶解或分散于一种溶剂,将所得的溶液加到注射器中,将另一种单体溶解于另一种与上述溶剂不互溶的溶剂内,将其放在注射器下的容器中,当注射器中的液体通过毛细管针头,表面带电的均匀球体液滴(粒径在纳米大小) 在电动马达的驱动下生成,滴入溶有第二种反应单体的溶液时,即在纳米大小的液滴表面发生了缩聚反应,形成的缩聚物把囊心液滴包覆,最终形成了纳米胶囊。Aboubakar[6]等研究了以异丁基和氰基丙烯酸酯为壁材,通过界面聚合法获得胰岛素纳米胶囊的机理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朱银燕等[7]通过界面聚合法,利用表面活性剂PE6200和辛二醇的混合物作为乳化剂,肉豆蔻酸异丙酯作为油相,将胰岛素分散到该混合物中制得了芯材的微乳液,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溶有聚氰基丙烯酸乙酯(PECA)单体的溶液滴入,使PECA在微乳液滴表面聚合得到纳米微胶囊,产物粒径约100nm,微乳聚合所得PECA纳米微胶囊对胰岛素的包埋率较大,最大可超过90%。界面聚合法凭借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对反应单体纯度要求不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1.2.4 复相乳液法
混合壁材与芯材,将它们以微滴的状态分散到介质中,形成囊壁的方法则是快速将可挥发的分散介质从液滴中蒸除,再经过加热、减压、搅拌、溶液萃取、冷却或冻结的方法除去囊壁中的溶剂,进而实现微胶囊化的方法被称为复相乳液法。马爱洁等[8]以聚乳酸为包裹载体,胰岛素为模型药物,将壁材聚乳酸溶液和胰岛素水溶液形成的初乳化体系以微滴状态分散到水介质中,然后通过加热和溶剂萃取使壁材中的溶剂逐渐去除,溶质聚乳酸析出并将形成壁囊,通过复相乳液法制备出胰岛素缓释微胶囊。通过复相乳液法能制备胶囊(粒径大于lμm),也可获得纳米微胶囊。反应时间过长,难控制,产量低是此方法的缺点,所以目前使用得较少。
1.3 文生素C微囊的研究现状
1.3.1 文生素C的性质与应用
文生素C作为一种医药品,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它能够参与人体的糖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促使细胞间质形成,使毛细血管更有韧性,使血液凝固速度加快,保持凝血功能正常,并且参与体内解毒过程,进而增加抵抗力,使铁在肠道内快速被吸收,进而加快血红蛋白的形成,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更快更完全的使伤口愈合。世界上大部分的脊椎动物在体内能将葡萄糖经过生化反应转变为L-古洛内醋,再将身体内古洛内醋氧化酶经过催化反应形成文生素C,但是人类与一些动物的体内由于缺少古洛内醋氧化酶,因此需要通过食物补充文生素C,进而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因此,文生素C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添加剂,在食品、饲料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但是,由于抗坏血酸结构中的烯二醇基不稳定, 文生素C容易受空气氧化而失去活性,特别是与微量金属离子接触,可使其氧化速度提高上万倍。另一方面,由于抗坏血酸具有水溶性,因此在水产动物饲料的加工及投喂中也很容易损失。经过压制生产的水产饲料通常会使文生素C的活性降低40%-60%,有的时候则可高达80%。未包膜的文生素C被使用在虾饲料中,加工过程中损失可达到90%。这使大部分的饲料厂将饲料中的文C添加量抬高数倍,以达到营养需求量。普通抗坏血酸一般要按5倍营养需要量添加,增加成本,造成损失。在食品工业中使用微胶囊技术,可以使物料状态发生改变,例如质量和体积,贮藏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也会增大溶解性和流动性,并能够保护敏感成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外在因素如光、热、氧、湿度的抵抗能力。因此选用合适的壁材对文生素C包埋,进行微胶囊化,可大大提高其稳定性。 天然维C胶囊的制备研究及表征(3):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3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