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磁性微球为载药载体,在体外磁场的作用下,通过动脉注射到肿瘤组织的位置,把载体定向到靶位,集中在有病变的部位发生反应,这个好处是高和快速的效果。Gupta 等[5]将磁性球蛋白作为阿霉素的定向药物载体,做小鼠体内模拟化实验,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1.1.2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的制备
Fe3O4被称为磁性氧化黑铁,是电的良导体。由于Fe3O4晶体中的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交替排列,四氧化三铁中的电子特别容易受到电场的作用,让电子从二价铁离子转移到三价铁离子,故而,Fe3O4具有较高的导电性。
根据查阅文献的报道,磁性Fe3O4纳米粒子有着很多种的方法和工艺来制备,主要有化学共沉淀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殊的不同于别的优点或者缺点,而合适的能够自备的所要的原材料和能够满足在工业上的工艺的基本所需的要求也不同,分别列举为下面的几种。
a.化学共沉淀法
化学共沉淀法是一种公认的简单的并且用途很广的制备四氧化三铁的一种实验室的方法,其反应原理基础的主要可以将以下为依据:
Fe^(2+)+2Fe^(3+)+8OH^-→Fe_3 O_4+4H_2 O
通过这种方法,是把亚铁和三价铁按照一定的比例(三价铁过量)互相混合,并且将过量的新制备的氨水溶液作为沉淀剂,迅速地加入至已经混合好了的两种铁盐的混合性的水溶液中,并且在所选取的的温度下快速的用搅拌机进行搅拌,之后就能获得不溶于水的黑色的Fe3O4沉淀颗粒性物质。得到的这种物质在经过磁铁的强磁力分离、用一定的溶剂(如无水乙醇、丙酮)洗涤、在真空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一般需要12h,就能得到纳米级别的Fe304颗粒。
秦润华[6]等在通入循环氮气,在氮气分子的充分保护下,通过上面所述的共沉淀的方法,通过控制反应的过程中的Fe2+、Fe3+的物质的量之比、结晶温度、结晶时间、沉淀剂浓度等各种不同的制备条件,可以得到拥有强磁的、大小为17nm左右的Fe304纳米粒子。以上的这种工艺也可在没有氮气分子的保护条件下进行反应,制备出大小为10mn左右的产物,该产品经过很稀的酸的处理过后没有明显的可见的集聚 [7]。
化学共沉淀法具有着操作方便、原料成本低及工艺成本很低等一系列与其他方法相比极为突出的优点,但在真正的操作生产制备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一些人们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Fe^(2+)在混合铁盐的反应进程中非常容易被空气氧化,使其两种铁盐的原料配比容易产生改变,导致了最后制得的产物的纯度会比理论上的情况降低;反应产物也有可能会呈现出胶体的这种粘稠状态,造成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够分离完全和用试剂洗涤干净的情况,使得获得的产物的杂质含量大大变高;由于前期投入产物时两种铁盐的混合的不均匀,同样的会导致产物不均匀的颗粒分布这种无法改善的情况。另外,该反应的酸碱值,反应所要的时间,反应所要的温度对最终的反应的结果都有显著的不同的影响。
b.微乳液法
微乳液法[7]是人们这些年来逐渐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方法用来制备纳米级别的颗粒的。它是由表面活性剂、油相溶剂、水相溶剂及辅助溶剂等组成,具有黏度低、外观透明等特点。在系统中形成大量的油包水或水包油微小反应器。由于化学反应被限制在极其少量的水(油)核内,所以不但可以获得微小的产品的颗粒,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实现对与纳米级别物质材料的粒径大小的这种控制。
例如利用轻质石油等作为油相,表面活性剂是AE03+TX10,1-丁醇为反应所要的助溶剂,分别在二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水溶液和苛性钠水溶液中形成水包油微乳液,采用两种乳液相互混合的这种办法去制备拥有磁性的Fe_3 0_4微球[8],它的平均测得的粒子大小大约为25~45nm,大小比使用共沉淀法的产物要来的大。但其产物最终的物质的相态却只有一个,在这方面明显好于共沉淀法。但是,由于微乳液法这个方法的使用是一个多组分多元的体系,这些物质常会使得产品或产物在分离和提纯的过程中比较低的困难。 壳聚糖-纳米磁性粒子的制备及靶向阿胶炼制(3):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4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