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等人以2,4一甲苯二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反应合成了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并将其用于环氧树脂的改性,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聚氨酯预聚体、改性环氧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改性环氧树脂作为连结料,导电碳黑、导电石墨作为导电填料,加上适量的固化剂、溶剂和分散剂,制备改性环氧树脂基导电油墨。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导电油墨与PET薄膜之间有着良好的附着力, 制的导电线路抗弯折性达到10000次。
2)金属纳米油墨
考虑到填充料粒径的影响,将纳米级颗粒引入导电油墨的制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除了优异的导电性能外,金属纳米粒子的小尺寸效应可使熔点极大地降低,
在与塑料电子产品相匹配的玻璃化温度下,油墨能烧结成薄膜或导线。这一发现使得纳米金属油墨迅速受到了欧美等各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并投资建立研发中心,重点研制以纳米Ag为代表的导电油墨。单从粒径上来看,纳米Ag微粒优势明显,也是被认为性价比最高的导电微粒。cu微粒价格低,潜力较大,但在研制过程中, 由于Cu的不稳定性,微粒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及是否易于聚集等也影响到其成膜的导电性。近来,市场上用于导电油墨的金属微粒的粒径一般<2Onm,分散于30~50wt% 的溶剂中。印刷干燥后,有时还需进行高温/低温烧结以得到所需的电导率。
Bhat等人[9]通过减少AuC13。和AgNO3,金属源的用量,合成并表征了类固醇包裹层的贵金属纳米(Ag,Au)微粒,其纳米粒子的最大尺寸分别为3nm和5nm,且易于分散到多种无极性溶液中,其酒精分散液可稳定存放1年以上。另外也有多篇文献报道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不同包裹层的Cu粒子,使其抗氧化性能大大提高。Luechinger等人 用石墨单原子形成cu粒子包裹层,获得了常态下具有高稳定性和化学惰性的纳米Cu粒子。利用两亲性表面活性剂,可得到水基的纳米Cu粒子导电油墨,利用喷墨打印方式可在聚合物材料上得到导电膜层,无须烧结,干燥后的墨膜具有较好的金属光泽且电导率>1 S/cm。涂布石墨的纳米Cu粒子油墨具有高稳定性,成本更低,是替代Ag或Au粒子油墨的最佳选择。另外,基于Cu/Ag基的混合金属导电油墨的开发研究也有了进展,印刷后低温退火可形成高导电性膜层。在这种混合油墨中,Ag粒子的添加填充了cu粒子间的空隙,可显著提高材料中导电微粒的密度,与单一的Cu膜相比,电导率得到了提高。当然,要实现这种混合油墨的最大导电效果,Ag粒子的直径大小、数量和添加比例还需要精确控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验证。韩国Yonsei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Byoungyo onLee等人开发出一种导电性能优良的低温固化纳米Cu粉导电油墨,粒径在100nm以下。通过网版印刷方式成像到玻璃片基上,形成的墨膜在250~C下,3% 的H 环境中退火处理30min后,电阻率降至5.4 Ωcm,在32O℃下处理20min,其电阻率甚至降至4.4Ωcm。
1.3.2有机高分子导电油墨
目前,导电高分子由于兼有金属的导电性与高聚物的可加工性,已用于多种光电产品的生产中。在这些应用中,如利用聚3,4一二氧化乙烷噻吩(PEDOT)掺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制成导电聚合物,采用喷墨方式印刷制备传感器件、柔性胆甾显示器、PEDOT发光电子装置等[10]。而在RFID标签、低成本生物传感器等简单电子系统中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多的研发机构希望能将其应用到导电油墨中,并通过印刷的方式进一步扩展导电高分子的应用领域。
北京印刷学院[11]在导电高分子油墨研究中,以聚3,4二氧化乙烷噻吩导电高分子水分散液为导电填料,通过二甲基亚砜(DMSO)、N,N 一二甲基甲酰胺(DMF)等二次掺杂剂的加入,水性树脂的筛选,增稠剂对导电油墨黏度的调节以及导电油墨配方的优化,制得适用于柔印的环保型水性导电油墨。印刷后得到膜层厚度小于3 p-ITI、表面电阻低于100f2/口的导电涂层。研究发现,部分添加剂的加入,能够改善导电高分子的分子链状况,从而提高导电油墨的导电性能。印刷获得的样张,在室温下长时间保存后,导电性能不发生变化。老化实验温度80~C左右,对导电性能没有影响。 低温导电油墨的制备+文献综述(5):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4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