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单体改性后聚合物的FTIR表征...11
3结果与讨论..11
3.1DB-TOSU的表征...11
3.2HB-TOSU的表征..13
3.3不同光引发剂组份与含量对环氧树脂固化收缩率的影响..15
3.4不同Bis-GMA组份与含量对环氧树脂固化收缩率的影响15
3.550%DB-TOSU改性Bis-GMA固化前后FTIR谱图.16
3.640%HB-TOSU改性Bis-GMA固化前后FTIR谱图.17
结论.19
致谢.20
参考文献...21
1 引言 口腔复合树脂是一种由基体树脂和经表面处理的无机填料以及引发体系等组合而成的牙体修复材料。自研制成功以来,因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已被广泛用于口腔临床中各种牙体缺损修复和嵌体制作等。这种复合树脂与传统的银汞合金相比,具有色泽美观、操作方便、避免汞中毒等优点,已经成为牙体缺损修复治疗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但是,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复合树脂的一些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较重要的是复合树脂在聚合过程中伴随体积收缩,导致复合树脂与牙体之间产生边缘微漏而不密合,容易形成继发龋或损伤牙髓[1,4];复合树脂的生物安全性也是人们长期考虑的一个问题[2];此外,复合树脂修复体的机械性能和色泽稳定性也有待提高[3]。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对其进行改进:①赋予材料抗菌性;②降低聚合过程中的体积收缩。 在聚合过程中体积发生膨胀或收缩极低的双环或三环化合物,称之为膨胀单体。本课题预选择、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合成两种膨胀单体,一方面将其用于对抗菌型Bis-GMA树脂基质进行改性,以降低口腔树脂基质在可见光固化聚合过程中产生的聚合收缩并提高其抗菌性能,从两方面改善口腔树脂的粘接效果,另一方面用以开发膨胀抗菌高分子化合物来改性传统Bis-GMA 树脂。本研究对于减少二次龋齿的发生,对龋病及其它继发细菌感染性口腔疾病的防治产生深远影响。
1.1口腔树脂基质的发展
1.1.1甲基丙烯酸酯基质系统 1843 年,德国化学家 J.Redtenbacher 首次发现了丙烯酸树脂单体。20 世纪 30 年代,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成功并应用于空腔材料领域,但较大的聚合收缩、较高的热膨胀系数、色泽不稳定以及牙髓毒性[5]等一系列缺陷限制了其使用的范围。目前口腔领域广泛应用的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甲基丙烯酸酯基团的单体系统,主要为:①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②氨基甲酸酯双甲基丙烯酸酯(UDMA)③环氧丙烯酸树脂(EAM)④脂肪族或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二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等[6]。Bis-GMA 是该系统中的代表性单体,它含有苯环的大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大,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挥发性低,在合适的引发条件下,能够快速地形成一种高交联的网络结构,聚合产物质地致密,机械性能好。但是由于主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 页 共 26 页 链中含有羟基集团,分子间易形成氢键,常温下过于黏稠,影响其室温下的局和转化温度,以至于聚合后过量的小分子物质残留并析出而影响生物性能,并且黏度过大也制约了无机填料的含量,常常要添加一定比例的具有稀释和交联作用的活性单体(如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TEGDMA)或者与 UDMA等相对分子量较小的单体配合使用,共同组成树脂基质。 但同大多数高分子化合物一样,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在交联聚合过程中也会发生体积收缩。应用到口腔领域,就会导致修复体和牙体组织之间的粘接界面产生应力,形成微渗漏而最终影响到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商品牙科树脂普遍存在这一问题。有研究表明,丙烯酸类单体的聚合收缩量大约是 22.5×10-6m3/mol[7]。相继出现大量该领域的研究,都是基于 Bis-GMA或者丙烯酸酯的分子结构改性而获得一系列衍生物,以降低聚合收缩,优化物理及生物等各项性能[8-10]。 牙科修复用螺环类膨胀单体的合成与表征(2):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6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