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共熔物的配制过程中,可清楚观察到,当油浴加热至50 ℃时,四丁基氯化铵与对甲苯磺酸的混合物开始慢慢溶解,而当温度升至75℃时,其完全溶解,溶液为无色透明、黏稠状。从上表2-1的数据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当四丁基氯化铵与对甲苯磺酸的投入量为1:1时,此时可以得到较理想的低共熔物,其流动性较好且放置至室温后无凝结现象产生。
由于本反应是在酸催化的条件下所进行,故对甲苯磺酸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而对甲苯磺酸则是一种廉价的固体酸性物质,故在此实验中尝试在新制的低共熔物中改变所用对黄苯甲酸与苯乙酮的比例,来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分析。相关具体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2-2 新制低共熔物中所用对甲苯磺酸与底物苯乙酮的酸酮比例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序号 对甲苯磺酸的量
(mmol) 苯乙酮的量
(mmol) 酸酮比
(摩尔比) 理论产量
(g) 实际产量
(g) 产率
1 5 10 0.5:1 1.9 1.4 74%
2 5.5 10 0.55:1 1.9 1.6 84%
3 5.7 10 0.57:1 1.9 1.7 89%
4 6.0 10 0.6:1 1.9 1.8 95%
5 7.0 10 0.7:1 1.9 1.7 89%
6 10 10 1:1 1.9 1.2 63%
注:以上实验中,使底物苯乙酮所用的量和催化剂四丁基氯化铵的量保持不变,分别为10 mmo和6 mmol,同时保持苯乙酮与TCCA的摩尔比也不变,控制在1.5:1;四丁基氯化铵与对甲苯磺酸的摩尔比均保持在1:1。改变对甲苯磺酸的量,其所用量如表2-2所示,在室温条件下搅拌反应30分钟。
从上表2-2分析来看:在序号1中,当新制低共熔物中所用的对甲苯磺酸的摩尔量是底物苯乙酮摩尔量的一半所反应时,产物的理论产量为1.9 g,而实际产量为1.4 g,产率为74%。在序号2中,底物苯乙酮的量不变,而对甲苯磺酸的量增加了0.5 mmol后,使得此时反应中的酸酮比为0.55:1,产物的理论产量不变,实际所得的二氯代物为1.6 g,产率为84%,产率相对已经比较高。在序号3中,当新制低共熔物中所用的对甲苯磺酸的量增加到5.7 mmol时,理论产量依旧不变,而产品的实际产量达到了1.7 g,产率增加到89%。在序号4中,当新制低共熔物中所用对甲苯磺酸与底物苯乙酮以0.6:1进行反应时,此时获得的实际产量为1.8,产率高达95%。在序号5中,当新制低共熔物中所用的对甲苯磺酸的用量为7 mmol,底物苯乙酮的用量不变,但实际产率有所下降,为1.7 g,产率则为89%。在序号6中,当新制低共熔物中所用的对甲苯磺酸与底物苯乙酮的摩尔比为1:1时,实际产量为1.2 g,产率为63%,产率随之下滑。
从表2-2中相关数据对比来看,从序号1至3,随着对甲苯磺酸的量从5mmol逐渐增加至5.7 mmol时,虽然新制低共熔物中所用对甲苯磺酸与底物苯乙酮的酸酮摩尔比不到1:1,但酸酮摩尔比随着新制低共熔物中的对甲苯磺酸的量增加而增加,实际产量和产率也随之增加,对比序号4,新制低共熔物中所用的对甲苯磺酸与底物苯乙酮的摩尔比为1:1时,当对甲苯磺酸用量为6 mmol时,产率高达95%。而从序号5和6中可看出,当对甲苯磺酸的摩尔量继续增加后,新制低共熔物中的酸酮比大于1:1时,产物的实际产量降低,产率也开始下降。 新型低共熔物中的二氯代化合物快速合成(5):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