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红外光谱测试
将得到的晶体配合物研磨至细小粉末,并以适当比例与KBr混合。分别测H2TZA、Cd–TZA、Cd–TZA用Hg2+浸泡后的红外光谱图,记录数据,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配合物Cd–TZA的结构表征
图2 Cd1和Cd2的配位模式图
将H2TZA和Cd(NO3)2在100 ℃溶剂热条件下反应三天后得到目标化合物
Cd–TZA。我们通过解析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试的数据,可以发现化合物Cd
–TZA结晶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其不对称单元中含有2个镉离子,Cd1
为7配位,其中4个氧原子来自于2个不同H2TZA配体中的一个羧酸根的双齿氧原子,另外3个氧原子来自于3个配位水分子;Cd2为6配位,有4个氧原子来自2个不同H2TZA配体中的其中一个羧酸根中的双齿氧,1个氧原子来自于另外1个不同H2TZA配体中的羧酸根中的单齿氧,另外1个氧原子来自于配位水分子。
图3 配合物Cd–TZA沿着c方向的晶体结构堆积图
化合物Cd–TZA中,双核镉单元与配体中的羧酸根进行配位,组成次级构筑单元(SBU),该SBU进一步的通过与来自另一个SBU的配体中的羧酸根进行配位,无限延伸,形成三维网状结构,该结构中沿着c轴方向显示其含有一个9.5 × 9.5 Å2的正方形孔道,故尺寸合适的小分子或离子能够自由进出,也就能够允许客体分子的进入,为该化合物作为探针材料提供良好基础。
3.2 配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研究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用315 nm的光进行激发,1 mg Cd–TZA配合物均匀地悬浮于3 mL水溶液的荧光发射图如图4中的黑色线条所示,其发射峰出现在392 nm处,归属为N–苯基咔唑的荧光发射峰。为研究配合物Cd–TZA对离子的识别能力,我们首先向配合物Cd–TZA的溶液中滴加Hg2+的水溶液进行荧光测试,从图4上图可以发现,Hg2+的逐步加入没有使Cd–TZA发射峰的位置发生改变,而配合物Cd–TZA的荧光强度却随着汞离子浓度的增加发生显著降低,直至荧光强度不再发生改变,此时汞离子浓度为0.08 mM。由此我们可以看出,Hg2+的加入能够明显的淬灭Cd–TZA的荧光,表明Cd–TZA对Hg2+有很好的识别作用。荧光强度vs [Hg2+]的曲线符合Stern-Volmer方程:I0/I=1+Ksv[M]。在图4a的实验数据基础上,KSV值被计算为3.0 × 104 M-1。这表明Cd–TZA对Hg2+的识别具有高灵敏度。
Cd基荧光MOFs的构筑及其对Hg2+离子的识别研究(3):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8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