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F)也是电负性最强的元素,并且原子半径接近氢原子。因此氟原子可以方便并合理地取代氢原子进入到药物分子中,这就使得适当引入氟原子或者含氟基团后的分子PKa值下降,分子的构象发生明显的改变,分子本身固有的能效和膜通透性得到提高,同时分子的代谢途径和药代动力特征受到影响。1954年,J。Fried[1]在研究可的松(Cnisone)衍生物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合成出的9位氟取代可的松衍生物依然具有糖皮激素(Gluco Corticoid)的生理活性,甚至超过非取代可的松活性10-20倍。根据这一发现,药物学家注意到了氟取代衍生物有更深入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对生理活性方面的探索。接下来的几年内,相继有许多含氟药物的问世,且具有良好的医用价值。自此,在医药领域含氟药物的研发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1956年,氟非那嗪(Fluphenazine)问世,它是第一个含有三氟甲基(-CF3)的精神类药物,1957年,第一个含氟抗癌药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也被研发问世[2],并发展出一系列具有良好抗癌活性的药物(图1。1)。随着对有机氟化学的研究进展和对含氟取代基的深入研究,药物研发工作者发现含氟药物有极大的研发价值,并将含氟新药的研发视作金山银山。根据数据统计,现有药物中已有20%~25%的药物含氟,约25%~30%的新药研发建立在含氟原料产品的基础上,由此可见含氟药物应用相当广泛、研发前景十分可观。 含氟药物文献综述
氟烷基硫化技术尤其是三氟甲硫基化技术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三氟甲硫基(-SCF3)具有强吸电子性和高亲脂性的特性,被引入三氟甲硫基(-SCF3)的药物分子的亲脂性和生物穿透性大大增强,药物分子的渗透作用和吸收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含有三氟甲硫基(-SCF3)的有机分子在有机合成领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在农药、医药等药物领域具有巨大的研发潜在价值。临床上已有许多含三氟甲硫基(-SCF3)的药物分子得到使用,它们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主要包括抗球虫药物Toltrazuril、食欲减退药物Tiflorex、抗高血压药Losartan analogue等(图1。2)。
含有三氟甲硫基(-SCF3)基团的药物
1。2 三氟甲硫基化研究概况
查阅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三氟甲硫基(-SCF3)的引入可分为间接引入法和直接引入法两种基本方法。间接引入法包括氟卤交换法、三氟甲基与含硫的芳香化合物键合法,其中三氟甲基与含硫的芳香化合物键合法又可以细分为亲电三氟甲硫基化、亲核三氟甲硫基化和自由基三氟甲硫基化;直接引入法包括亲电三氟甲硫基化、亲核三氟甲硫基化和过渡金属催化法。
在20世纪,三氟甲硫基(-SCF3)的引入方法大部分属于间接引入法,间接引入法则需要预先制备前体。相比之下直接氟化法则不需要前体的制备,但是其反应条件较为苛刻。进入21世纪后,三氟甲硫基化反应的直接引入法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最早被开发使用的直接三氟甲硫基化试剂包括三氟甲基硫醇(CF3SH)、三氟甲磺酰氯(CF3SCl)、双(三氟甲基)二硫化物(CF3SSCF3)这一类的高毒性气体,但这类化合物毒性大并且难以获得。之后又开发了一系列的金属盐试剂,主要包括三氟甲硫化铜(CuSCF3)和三氟甲硫化银(AgSCF3)。近两年来,新型三氟甲硫基化试剂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开发出了一系列活性较高,也较为稳定的三氟甲硫基试剂(图1。3)。但这一系列试剂都需要在实验室进行预合成,并且都无法大规模投入使用,因此三氟甲硫基化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三氟甲硫基化试剂
下面我将对前人开发出的三氟甲硫基化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含氟磺酸化合物的SCF3反应探索(2):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9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