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温度升高,则分子的运动能增加,亲水性集团水化程度减小,乳化液易转化为W/O型;当乳化温度降低时,乳化液易转化为O/W型。在某一特定体系中,此转化温度称为相转变温度(PIT)。
1.6.3其它影响因素
除了乳化剂的用量和选型,乳化温度对乳化蜡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以外,其它影响因素还包括搅拌速率,乳化时间等等。
如果搅拌速率太小,会导致形成的乳液颗粒大小不均匀,油相分散不好;当搅拌速率太快时,形成的乳液虽稳定却会增加泡沫,使得消泡困难。一般搅拌速率在300-1000r/min.
如果乳化时间太短,搅拌的机械力将不能把蜡液、水和乳化剂分子分散成小颗粒而充分结合成乳液小微粒,石蜡不能充分乳化,造成乳液的稳定性差。时间太长则造成能源和时间浪费。实验证明,开始时,乳液粒径随乳化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但一定时间后粒径不再变化,说明单纯靠延长时间不能提高乳化质量。
1.7 原位乳液聚合(核壳乳液聚合)
1.7.1 种子乳液聚合
种子胶乳聚合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主要分两阶段,即先合成核层,再以核层为种子,合成壳层。 因乳液聚合常为水溶性体系。因此,在滴加壳层单体时,必然会遇到两种情况 : 一是单体微溶于水,即能通过水进行单体传递而实现壳层聚合;另一种是单体不溶于水,无法通过水进行单体传递而实现壳层的聚合。壳层为微溶于水的单体聚合物 : 这类单体只要能阻止核-壳聚合物的反转,就能获得所需的核壳结构共聚物[12]。壳层为不溶于水的单体聚合物 : 壳层单体不溶于水,如有机硅和氟化物,通过水传递难以实现。 因为这类单体在聚合时会出现严重的凝结物,导致非常低的转化率。 虽然,加入助溶剂、壳层单体预溶胀或用同种单体聚合等方法能提高转化率,但是,由于助溶剂昂贵且不环保,壳层单体预溶胀只能溶胀低分子量单体,以及同种单体聚合需大量的单体等缺点。
核壳乳液聚合是种子乳液聚合的发展,若种子聚合和后继聚合采用不同单体,则形成核壳结构的胶粒,在核与壳的界面上形成接枝层,增加两者的相容性和粘接力,提高力学性能。
1.7.2 乳胶粒的核壳结构
所谓核壳,顾名思义就是指以聚合物A为核,外层包裹聚合物B的乳胶颗粒为壳的结构。由性质不同的两种或多种单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按阶段聚合使颗粒内部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富集不同的成分,通过核和壳的不同组合,得到一系列 不同形态的乳胶粒子从而可赋予核壳各不相同的功能。在乳胶粒的中心附近是一个富聚合物的核,其中聚合物含量大而单体含量少,聚合物被单体所溶胀。在核的外围是一层富单体的壳,其中聚合物被单体溶胀;在壳表面上吸附乳化剂分子而成一单分子层,以使该乳胶粒稳定的悬浮在水相中。在核与壳的界面上,分布有正在增长的或失去活性的聚合物末端,聚合反应就是发生在这个界面上。
1.7.3 核壳乳胶粒的微观结构形态
由于反应条件和单体的物化特性等的影响,通过核一壳乳液聚合,用作核的聚合物A和用作壳的聚合物B形成的大分子结构有下列几种可能性:
(1)有均匀壳B的核-壳结构;
(2)A和B无规共聚物混合;
(3)A, B相分离成半球形或吸铃形;
(4)带有B微域的A核;
归纳起来,具有核一壳结构的粒子可分为正常型和非正常型两大类。
1.7.4 核--壳乳胶粒的生成机理
1.7.4.1 接枝机理
乙烯基单体以乳液聚合方式接枝到丙烯酸系橡胶上。还有ABS树脂也是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混合单体以乳液聚合法接枝到丁二烯种子乳胶粒上,制成性能优异的高抗冲工程塑料.在核一壳乳液聚合中,如果核、壳单体中一种为乙烯基化合物,而另一种为丙烯酸酯类单体,核壳之间的过渡层就是接枝共聚物,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核壳乳胶粒的生成是按接枝机理进行的。 聚乙烯蜡乳液的制备及其树脂包覆研究(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