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新型能源的开发有三个硬性要求,即能源产生的成本要低、便于运输 储存以及能源的高利用率,且整个生产过程中尽可能的无污染。鉴于以上优点,新 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研领域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介于常规电容器 和化学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已经成为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佼佼 者。超级电容器相较于传统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高、充电速度快和循环
性能好等优点;超级电容器与传统电容器相比,其具有更高的能量储存密度且放置 时间长,可靠性高。因而超级电容器在电动汽车、便携电子设备、主电源等多领域 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在催 化、氢气存储、离子交换、传感器、药物中间体、光学材料等相关领域都有广泛的 应用,因此被认为是现今最具前景的材料之一。相比传统的多孔材料,MOF 灵活 多变的孔道结构也成为其被关注的原因之一。MOF 作为新型多孔材料,具有高比 表面积的同时在结构中包含活性金属离子或原子簇,这一显著特征使其具备了成为 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可能。
1。2 三维石墨烯
1。2。1 石墨烯概述
1、石墨烯结构与性质
石墨烯(Graphene)是由碳六元环紧密堆积成的二维(2D)周期蜂窝状点阵结构, 它可以包覆成零维(0D)的富勒烯(fullerene),或者卷积成一维(1D)的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CNT)或者堆垛成三维(3D)的石墨和金刚石(graphite)等各种同素异形体,由 此可知构成其他维数石墨材料的基本单元是石墨烯。石墨烯的基本结构单元为有机 材料中最稳定的苯六元环,是目前科研界最为理想的二维纳米材料。理想中的石墨 烯结构是六方点阵,每个碳原子均为 sp2 杂化,并贡献剩余一个 p 轨道上的电子形 成大 π 键,π 电子可以自由移动,由此大大增强了石墨烯的导电性。
石墨烯有着很高的比表面积,不仅有着与石墨和碳纳米管的共同优点,另外还 有着一些特有的性质。其中石墨烯的价带和导带相交于费米能级(K 和 K’)处,是 能隙为零的半导体,在费米能级附近其载流子呈现线性的色散关系[1]。电子在石墨 烯中的运动速度为光速的 1/300,远超过了电子在其他半导体中的运动速度,在电 化学方面的优秀性能使其在电子器件、超级电容器及电池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2]。
2、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有着独特的光学、热学和电学性质的石墨烯,在能源市场短缺的今天是关注的
重点,由于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形貌完整和性能良好的石墨 烯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经过近些年的反复试验,人们大致掌握了以下几种方法:
(1)机械剥离法 机械剥离法(又称胶带剥离法)是指在石墨晶体表面利用机械力剥离下石墨烯,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外力作用将石墨层层剥离而得到层数较少的石墨烯。2004 年, 英国曼彻施特大学的 Gein 和 Novoselov 等突破性的采用胶带反复粘连石墨表面,从 而首次制备出了单层的石墨烯[3]。这种物理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制备得到的 石墨烯质量较好;缺点是实验重复性低,不确定因素多,且很难准确控制石墨烯的 尺寸大小和层数,导致失败率高,并不适用于批量大规模生产要求。
(2)化学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是指含碳化合物物,如甲烷 等作为碳源,以镍或铜等金属基底作为催化剂,有机碳源进行高温裂解脱出氢原子, 剩余的碳原子吸附在金属表面,再将基体除去,最终得到理想的石墨烯薄层。据报 道,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制备石墨烯,当时基体大多选 用金属镍,当时 Kim 等选择甲烷作为碳源,基体选择金属镍,在 1000℃下,高温 裂解下剩余的碳原子在金属镍上沉积,由此制备出的石墨烯层数大约是 3-5 层[4]。 Dervishi 等则选择铜为基底,采用了 CVD 技术也制备出了石墨烯,与 Kim 不同的 是,由此制备出的石墨烯层数中 95%为单层,大体上实现了单层石墨烯制备的可控 性[5]。碳源、生长基体和生长条件是影响石墨烯化学气相沉积最主要的三大因素, 这种方法制得的石墨烯完整性好,且易于转移到其他衬底上。 三维石墨烯/ZIF-67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3):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9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