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说,小学生对语文这一门学科不感兴趣几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小学生和语文学科的教学更有意义。当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且是心情愉悦的去学习。小学生不仅不会把学习当作一种压力和负担,还会在面对学习的困难时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反之,如果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就会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沉重的心理,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这样一来小学生学习就没有毅力和恒心。可见,兴趣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3]
(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有所改善,但是看重“读、写”,轻视“听、说”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就决定了作为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为主要内容和主要目的。而语文学科又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准确,二是熟练。”也就是说,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是需要学生在不断反复地训练,反复地实践过程中获得。而这一过程,正是我们所说的习惯养成的一个过程,由于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形成熟悉的行为方式。要想让学生逐步地形成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必须要经过重复练习,反复实践的过程。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形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当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其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成绩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能够为学生以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二)促进情感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有相关研究表明,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少年儿童能够全面和谐发展、具备健康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核心和基本标志。而在健康人格的培育中,一条基本有效的途径就是塑造形成各种人格特质所需要的相应行为,以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即养成相应的习惯。[3]这说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塑造人格的前提和必要的条件。
蔡元培先生也认为教育应该成为培养健全人格的事业。他认为在日常教育活动中,通过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来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孙云晓曾说:“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比教给学生一门知识更加具有长远的意义。”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学好其他的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缺乏的表现
在本次论文设计中,我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法、课堂实录法和个别访谈法。根据我的观察,记录总结了对三年级学生A 的语文课堂观察表(见附录一),为了能够更为客观的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又分别向两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进行了访谈(访谈提纲见附录二),并且笔者深入于小学的语文课堂之中,更为直观的了解到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现状以及兴趣缺失的原因。论文网
分析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分别对两位教师进行了访谈。问题及具体分析如下:根据您多年的教育经验及在课上的观察,1、您认为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兴趣缺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在众多的语文学习兴趣缺失现象中,最常见和发生次数最多的是哪几种?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缺失的问题?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缺失及激发培养(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0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