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中班幼儿“求助”型告状行为的现状研究(2)

时间:2018-03-09 11:00来源:毕业论文
附录Ⅱ 12 致谢 13 中班幼儿求助型告状行为的现状研究以某幼儿园为例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增加,家庭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改变,学龄前幼儿呈现越来


附录Ⅱ    12
致谢    13
 中班幼儿“求助”型告状行为的现状研究——以某幼儿园为例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增加,家庭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方式的改变,学龄前幼儿呈现越来越多的娇贵现象,处于美好童年的幼儿同时要接受超负荷的知识灌输,知识概念的增加导致幼儿其他能力方面的缺失,独立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已成为现阶段幼儿群体中的一个常见现象。这也成为幼儿在学校遇事就向教师“告状”的重要原因。国内外专家、学者也在近些年做了此类问题的研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部分都分析幼儿告状原因以及教师应对策略。但对各类型告状指导提出分类研究的还较少,本人认为教师要分清类别来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不同的告状类型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因此本文选择其中一种“求助”型告状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教育措施。

一、幼儿“求助”型告状行为的概述
(一)幼儿“求助”告状行为的含义
幼儿“告状”并没有常见告状的检举、告发的意思,而是单纯指幼儿在幼儿园受到同伴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1]“求助”型告状行为是幼儿在受到其他幼儿侵犯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求助行为,希望此行为能得到教师的回应。
(二)研究幼儿“求助”型告状行为的意义
幼儿告状并不能完全被看作是麻烦,它其实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熟悉、把握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老师的敷衍或不理会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影响幼儿是非观的形成,挫伤幼儿的正义感。但若一“支持”“鼓励”幼儿的告状行为,幼儿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就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2]因此研究此现象对幼儿、教师都有重要意义。
1.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帮助
向教师发起“求助”型告状行为的幼儿此时处于一种无助状态,对于“求助”类型告状教师如果不给予重视,或者采取不恰当的方式处理,会影响幼儿同伴关系,也很可能影响幼儿情绪,个性发展等,阻碍幼儿社会化进程,甚至影响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研究幼儿“求助”型告状行为并提出解决建议可以为幼儿处理同伴关系及社会性发展提供帮助。
2.为教师应对“求助”型告状提供帮助
幼儿发起“求助”型告状行为是出于对教师的信任。教师这一现象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幼儿与教师的关系,合理的处理方式会增加幼儿对教师的信任,增进师幼间的感情。反之会影响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形象,也会使教师自身情绪受到影响,研究此现象并提出解决建议可以帮助教师教学实践中应对这一现象提供帮助。

二、中班幼儿“求助”型告状行为现状
(一)“求助”型告状行为在各类活动中表现较为普遍
幼儿园活动类型多样,幼儿告状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只是在各类活动出现频率有所不同。[3]活动性质会给幼儿提供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气氛,这是影响幼儿出现“求助”型告状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各类活动中“求助”告状行为出现的概率也各不相同。
通过对中班112名幼儿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幼儿出现“求助”型告状行为次数为361次,其中自由活动中幼儿出现“求助”告状次数为144人次,占总数的39.89%;游戏活动中幼儿“求助”告状次数为128人次,占总数35.46%;艺术活动中幼儿“求助”告状行为次数为56人次,占总数的15.51%;语言活动中幼儿“求助”告状次数为33人次,占总数的9.14%,在各类活动中幼儿出现该现象频率均较为频繁。 中班幼儿“求助”型告状行为的现状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084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