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在课程的设计上,打破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藩篱,在强调主流文化的同时,应给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相同的地位与空间。目前的小学课本在歌唱课、欣赏课、舞蹈课等各种课型中都涉及到不少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作品。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其中第二单元的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让孩子们对意大利的音乐文化有初步的了解;此外,外国作品还有很多,如第八单元欣赏课管弦合奏乐《文也纳的钟声》,让孩子们对国外器乐有简单的认识;歌唱课《铃儿响叮当》,让学生体会到西方圣诞节是的欢快气氛等等;而傣族的《快乐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之歌》,新疆塔吉克族的《塔吉克的节日》、彝族的《火把节之夜》,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和文化有一定的学习。以上这些代表性的作品,充分证明了我国小学音乐多元文化教育在课程设计上,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本国本族的音乐,而且对其他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多元文化,促使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二)强调音乐文化间的整合互动,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要求的是音乐文化与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实现文化间的有效对话和整合,而不是单纯的把各种文化叠加在一起。有助于拓宽视野,正确的了解和整合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精髓,促使各文化间的相互理解。
音乐教师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课与课、章与章之间的联系,把握新旧知识的交集,按照风格、国家、民族等把作品进行分类,用典型符号或文字对知识进行连接,重点的地方做出标记等等,构出清晰的知识框架图,使知识的呈现一目了然。比如,学习《那达慕之歌》后,把《那达慕之歌》和已经学过的民族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放在一块,对比列出他们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以及其音乐风格是什么,其传统的群体性集会和节日有哪些等等;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教师还应加强文化间交流,如学习东北秧歌舞时,让学生温故已表演过的《舞花灯》,通过这种学习利于新旧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对音乐文化的对比性记忆,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的文化和形成创新型的知识体系。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之下,进行文化的整合与互动,能够实现文化间的有效对话,使文化间和谐发展,有利于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三)提倡个性化音乐教育,利于学生学习个性的充分发展
所谓个性化教育,就是指通过对被教育对象的(心态、观念、信念、思文力、学习创新力、知识、技能等)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量身制定教育目标、教育计划的教育。帮助被教育形成者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优化自身独特个性,释放生命潜能,突破生存限制,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超越。同时,也要求教师做到“有教无类”,认识学生的气质、情绪、认知、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和信念等存在差异,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一套良好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掘、形成和发展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有利于孩子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培养孩子自幼有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小学音乐课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展开自由地联想,发散个性思文,让学生从小养成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体会音乐的美与音乐内涵,并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比如有的家庭背景很好的孩子铺张浪费,而且任性、不爱学习,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么我们可以在学习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过程中,让孩子通过王二小的故事,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社会栋梁。再如,有的孩子性格张扬,爱表现,那么在表演课时,老师就可以给其机会,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并给其正确的指导。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能够促进孩子在人生成长的最初阶段正常学习,并且可以最优的发挥自己的个性。 “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