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与高校毕业生的自我就业
一。背景
长期以来,创业被视为个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有关创业的理论,将个体决策置于就业与自我就业的中间。已有研究成果揭示,在资本市场不充分的前提下,财富在塑造个体这一决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体倾向性的差异及创业能力或技能,也会影论文网响到个体的职业选择。由于创业能力并非个体的内在能力,力图形成这些创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层出不穷,因此,这些创业教育项目能否有效促进自我就业,仍然值得研究。
创业在大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日益受到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的关注。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一部分劳动者拥有稳定工作。在那些创新程度要求低的经济领域,对于政策制定而言,创业教育项目能够带来更多的有吸引力的技能型工作。从这一意义上说,许多政策制定者坚信,创业教育极有可能促使青年获得技能并拥有属于自己的技能型工作。
在中国,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比率也在持续上升。中国已经实施了若干改革,以图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或自我就业比率。在这些改革措施中,包括一项新的项目,即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和辅导。新入学的大学生都要接受创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培训和个性化的培训课程。除了传统上的毕业论文之外,大学生在毕业时还可以撰写职业发展规划。
二。研究过程
我们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为了撰写本文,查阅了很多文献。
首先,有关创业教育课程对形成个体技能并促进自我就业的直接影响的文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几个国家在学校里实施了创业教育。尽管这些项目受益者众多,但它们对大学生自我就业的效果的影响仍然很小。有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发现,创业教育对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相反,另一些学者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不起作用,并对大学生成为企业主会起到负面作用。然而,这些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它们只是研究了创业教育对在校生的影响,却没有考察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结果的影响。以此局限性为基础,创业教育的影响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其次,有关创业支持项目效果的文献,这类文献在逐渐增多。创业支持项目包括资金支持和技能支持相结合的项目。大多数有关职业培训的研究对已有的创业技能能否提高生产率进行了探讨。最近的研究表明,职业培训能够影响创业者的创业实践,尽管其对就业率或生产率的影响更小些。相反,极少数研究关注职业培训能否使个体获得自我就业方面的技能。有些学者的研究表明,针对女大学生进行的职业培训对职业实践有影响,但对企业主的生产率没有影响,同样的培训在短期内能够促进自我就业。
再次,有关劳动力市场政策方面的文献,这类文献关注创业培训项目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绝大多数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目的是,提高缺少技能的青年或失业者的就业率和生产率。发展中国家有关培训项目的影响的研究,聚焦于为缺少技能或难就业的青年提供技能和职业培训,以便使他们有可能找到一份工作。在发展中国家,有关劳动力市场培训项目的文献非常多,并对培训效果提出了质疑。一般的研究结果是,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人员相比,接受过全面培训项目的受训者,更有可能找到工作,并获得更好的工作,尽管不同工作的工资有所不同。相反,有些研究关注青年从大学生到工作后的转变,以及自我就业方面的决定。相对于低技能人员而言,培训项目对高技能人员的影响更大还是更小,目前尚不清楚。一方面,与大学生相比,低技能青年的人力资本更少,因此,培训的效果有可能更高。另一方面,高技能青年在自我就业初期所面临的阻碍更少,创业培训的影响可能会大些。
最后是有关创业的心理学文献,这些文献关注成功的自我就业的技能特征或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业务技能。个性和创业特征,与生产率或就业结果有关,与职业选择和创业有关。一些研究通过将创业者与管理者或工人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创业者是否具有显著不同的个性或创业特征。另外一些研究还分析了,与自我就业所需的个性特征相比,创业所需的个性特征是否有所不同。将创业者与其他群体相比较的研究,试图发现创业者有不一样的个性或创业特征。有些研究发现,青年的行为技能和个性仍处于变化中。然而,经济学文献分析了创业培训或创业教育对强化就业效果的影响。只有少数研究发现就业培训对行为技能。动机或态度存在影响。我们也研究了创业培训对业务技能。个性和创业特征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
我们将从自我就业。就业状况。就业特征三方面,对创业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自我就业
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学生在毕业一年后的自我就业人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就业的积极影响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判:毕业一年之内高校毕业生拥有的创业项目。高校毕业生近期内参与自我就业情况。高校毕业生近期内从事稳定工作的情况。聚焦于大学生近期内参与的自我就业活动,相关部门估计,有可能自我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会有所增长。对于那些切实完整地参加过创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相关部门估算,将会增加5百分号左右的人会自我就业。
(二)就业状况
调查显示,只有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顺利就业,少数毕业生未能就业。这揭示了高校毕业生从校园到工作的缓慢转变过程。
尽管创业教育使自我就业人数有所增长,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整体就业并没有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受益者拥有稳定工资收入岗位的人略有减少。尽管这种影响不明显,稳定收入工作人数的减少差不多等同于自我就业人数的增加。在美国也出现过同样的情况,创业教育改变了就业结构,对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而言,稳定收入工作人员减少了,自我就业人数增加了。值得注意的是,从稳定收入工作到自我就业的转变,对那些没有参加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就业机会就增加了。这有可能提高总就业率。
总体而言,尽管创业教育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自我就业,参加稳定收入工作的毕业生却减少了,这一结果表明,创业教育既没有提高大学毕业生找到稳定工作的机会,更未能对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产生明显影响。原因之一在于,创业教育仅对有限的大学生的自我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创业教育未能像预期的那样,为大学生提供雇主所需的技能并提高就业机会。相反,研究结果表明,促进自我就业的政策与促进大学生参加稳定工作的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这种博弈对创业教育的效果也有较大影响。
(三)就业特征
创业教育对就业特征的影响,包括工作时间。收入。劳动合同。社保。所在公司规模及保留工资。就业特征的重要变量包括是否有社保。是否签有劳动合同。这些变量是二元的,互相影响。个体是否享有社保,是否签有劳动合同,或者个体压根没有找到工作,或者没有社保,或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一差异使我们能就创业教育对就业特征的影响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教育对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或工作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即使其对收入或工作时间会产生积极影响。创业教育并不能增加毕业生找到高收入工作的机会。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创业教育对于增加高校毕业生到公共部门或大公司工作的机会,没有什么影响。高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没有提高,更证实了这一结果。
研究结果还表明,对于到私企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增加了这些毕业生的保留工资,即个体参加某一工作岗位的最低工资。创业教育提升了自我就业价值,并在总体上增强了创业活动,与之相应,私企工作岗位的保留工资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一结果能够对自我就业人数增加和稳定工作人数减少的现象做出合理解释。与此相反,创业教育并未增加在公共部门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这说明,自我就业属于私有部门,而不属于公共部门。
创业教育与高校毕业生的自我就业
创业教育与高校毕业生的自我就业【308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