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学生社团运作促进学习效能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宋斌(1982-),女,山东东营人,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上海200040)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84-01
论文网>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共同愿望,按照自定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生社团在普通高校的发展比较成熟,但在成人高校中,其作用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社团的运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
随着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高校社团不断壮大,具体表现在:一是学生对社团活动的认同感不断增强,主要归因于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增强和社会要求的提高。二是学生社团的类型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大体上分为理论学习类。社会公益类。文体休闲类等,且各种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社团类型还在不断涌现,并活跃于各大高校校园。三是学生社团的活动方式呈现多元趋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多种媒体及自媒体的交互使用,社团成员之间联系和活动的方式也随之改变。现今高校的社团活动更加虚拟化,由过去的集体。集中活动演变成以网络为依托的虚拟活动,更加贴近当下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方式。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成人高校学生的在校时间短,学习目的性强,对学校的归属感较差,参与课余活动的意愿显得并不强烈。通过对普通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发现,多数社团的定位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文体活动为主,侧重于娱乐功能。而成人高校学生社团注重学习性,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以合作的形式以强带弱,互帮互助,致力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效率,加强交流,增进同学联系,从多方面促进学习效能的改善。
二。社团运作看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社团的数量和人数有待提升
通过对成人高校社团的调查发现,成人高校学生社团数量过少,没有起到全面覆盖。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作用。而相对于在校人数来说,参加社团的学生比例较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很难在学生中产生影响。当然,这种情况的存在是有一定原因的,成人高校本身是以学历教育为目的,而工学矛盾又注定了学生在校时间的缩短,再受到经费的限制,导致了成人高校普遍存在学生活动较少甚至没有的尴尬局面。而在学生活动中,能重视社团活动的,又少之又少,更别说形成长效性的活动机制了。
(二)社团管理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
从社团运作看,社团管理的随意性还是较大的,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大部分成人高校的社团管理依托学生会,是学生会管理下的学生组织。成立之初,由学校和学生会商定指定社团的负责人。但在管理过程中,负责人能担负起社团责任的少之又少,基本上是学校指哪儿就打哪儿,没有形成独立的社团管理制度。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计划和总结的提交也并不完善。对于细节的规定,如团员的加入与退出也没有要求,团员随意来去,缺乏规范化管理。
(三)社团活动的组织过多依赖学校
社团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应该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按照共同的意愿与兴趣,组织其他学生共同进行活动,这样,民主的活动氛围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在成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中,大部分是按照学校的计划和要求进行的。如果学校没有安排,社团就不活动。这样的社团完全丧失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没有起到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作用。
(四)缺少专业的指导教师,社团活动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基本上由校内老师担任,对于一些学习类活动而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一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活动,校内老师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法从专业高度给学生指导。受困于经费限制,学校也没办法聘请专业教师给予学生专门的指导。因此,某些专业社团活动的层次还比较低,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改善社团运作方式的策略
(一)规范健全社团管理制度
终身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学生虽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在校生,但他们也渴望拥有正常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而言,这是一个大学梦。所以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上大学的感觉,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实践也发现,学生对于社团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也就说明学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只是来拿文凭或者混日子,他们还是渴望被重视和被需要的。所以从学校层面应该重视社团活动,并积极开拓适合学生的活动,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满足学生对学校课余生活的需求。一个社团的良好有序发展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学生的共同努力。必须要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督促和监督社团的发展。对于已经成立的社团,都需按照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行为约束和规范管理。例如,通过年度登记制度检查学生社团的活动情况,对没有定期开展活动,或者出现重大问题。日常管理严重失控的社团,给予相应的整顿措施,使社团始终处于动态发展。适者生存的良性机制之中。
(二)增强学校支持力度
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如何通过社团将学生凝聚起来,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需要学校的不断支持和学生的自我努力。尽管每所成人高校的社团管理职能部门并不相同,但社团管理者在社团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作为社团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由指示型“管理转变为支持型“管理,促进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执行学生社团管理职能的过程中,职能部门应改变简单的指令性管理模式,变指示命令为咨询,以服务支持促管理,为学生社团的高效运作创造条件。从学校方面来说,提供强有力的资金。场地。设备等支持,对促进社团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组织学生社团进行大型活动时,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支持,鼓励团员多渠道自筹活动经费,但也要提供必要的基本经费支持,使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中坚力量。
(三)引入有效的社团评价和竞争机制
一个社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努力,而社团的发展往往会出现平台期,即发展缓慢或停滞的状态,通常表现在活动时间不固定。活动次数少或无。团员活动不积极等。对于发展平台期的社团,是任其自生自灭还是引导其重新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来,答案无疑是后者,如此引入有效的社团评价和竞争机制就非常必要。首先,建立健全社团考核制度,定期对社团活动进行基本考核,如从活动的计划组织。活动数量及活动质量上进行评价,对于不能通过考核的社团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社团停止运作,直至整改合格。其次,建立社团定期评优制度,如在年底进行全校社团评优,对于运作良好的社团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在其后续活动中进行额外的支持,起到示范鼓励作用,督促其他社团的发展成长。
(四)提高社团活动的满意度和指导教师的专业性
从成人高校学校社团活动的内容来看,社团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对社团活动的满意度不高。主要是由于部分社团活动专业性不强,或活动时间安排上不能贴合学生实际。因此,在提高学生社团活动满意度方面,学校应在活动前注重了解和分析学生需求,开展内容适合。时间适合的社团活动,活动结束后积极总结,以便于下次改进。
在提升社团活动专业性方面,指导教师的作用非常明显。对学校而言,应该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社团给予指导和支持。社团指导教师是社团开展各项主题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及评价者,因此,指导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创新思维以及设计主题活动的能力。学校应注重保持并加强社团与指导教师的联系,使指导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还应建立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给社团指导教师以专业学习机会和相应的鼓励政策,以此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成人高校学生社团运作促进学习效能问题研究
成人高校學生社团运作促进學习效能问题研究【308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