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分层教學模式茬高校非体育系拉丁舞选修課中的实验研究【2911字】

时间:2023-02-05 09:20来源:毕业论文
分层教學模式茬高校非体育系拉丁舞选修課中的实验研究【2911字】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校非体育系拉丁舞选修课中的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校非体育系拉丁舞选修课中的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分层教学模式在高校非体育系拉丁舞选修课程当中的研究,旨在探讨分层教学法应用于高校非体育院系拉丁舞选修课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拉丁舞选修课教学中实施该模式对大学生的运动论文网素质。拉丁舞技术。心理状况的改善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1。2研究的意义

1。2。1理论意义。为改革高校非体育院系拉丁舞选修课与体育教学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文献资料,同时也为其它与此有关的教学改革研究理论参考依据。

1。2。2实践意义。在拉丁舞课堂当中,可以使学生从要我学“的学习消极态度到我要学“的学习积极态度方面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拉丁舞运动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选修课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掌握拉丁舞技术的效率,改善大学生的心理,活跃拉丁舞课堂气氛,提升拉丁舞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师在课堂当中的积极性。

2高校拉丁舞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流程

2。1对学生进行前测

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客观而又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层次,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显性与隐形特征是成功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在拉丁舞教学中进行教学的前提。因此,了解学生的拉丁舞运动基础和实际水平,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拉丁舞教师先对实验组的学生的运动技术。运动素质进行测试,再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进行访问与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利于分层。

2。2对学生进行分组

在现阶段分层教学中,有的研究者是根据运动素质分层,有的研究者是根据技术分层,还有的是根据文化学习成绩分层,有的是根据心理状况进行分层。在该文中,主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水平。身体素质。学习动机等差异对学习进行分组,将实验组30人主要分为3个组,组内进行同质分组,组间进行异质分组。组间异质即小组成员间必须存在着差异,组内同质即每一小组之间实力大体均衡,这样便可以形成可以相互比较的小组联合体。第一组,学生对学习拉丁舞的积极性较高,而且身体素质较好,有一定的舞蹈运动经历;第二组,是实验组中运动素质一般,对拉丁舞较感兴趣,想学会拉丁舞,但是又没有基础;第三组,是相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无运动经历,对体育运动兴趣不高的学生。

2。3确定每一组的教学目标

结合实验组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拉丁舞课堂教学进行分层处理,拉丁舞教师在吃透拉丁舞教学大纲。教材和抓好学期备课,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第一。第二。第三组三个层次,也就是为实验组学习较好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为学习中等的学生制定出一个中层学习目标,为学习较差的学生制定出一个较低层次的学习目标。

2。4合理分配每一层的教学时间

在拉丁舞课堂分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制定不同的拉丁舞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同时在拉丁舞教学时间分配上亦要科学合理,通过个人的掌控能力,让拉丁舞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层级之间可以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对于教学时间的分配,不但要依据学生实际能力,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都得到指导,从而才能进步。

2。5评价分层

考核评价既是对教师执教能力的检验,又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量。因为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高校拉丁舞的课堂教学评价依旧是沿用统一的一刀切“式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缺乏低素质能力学生的必要理解与尊重,同时也轻视了高素质水平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对低素质学生而言,极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与畏难情绪,导致身心的健康发展难以通过拉丁舞课堂教学来得以实现。因此,对传统的拉丁舞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是当前高校教学发展的迫切需求。依据层次教学法的特征,对实验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能够使全体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充分的认可与尊重,既能够确保高素质水平的学生挑战更高学习目标的,又能调动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丁舞教师根据实验组学生的水平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评价。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习基础情况与运动素质指标对比情况

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运动素质测试,并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运动素质平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现场询问学生及对学习过拉丁舞同学技术动作的观摩,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体育舞蹈技术基础情况都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运动素质五项指标与学习基础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说明了我们在筛选实验对象问题上基本是可行的。

3。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运动素质对比情况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50米。立定跳远。坐位提前屈。800米。立卧撑的成绩都得到了提升,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P<0。05,说明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分层教学模式在拉丁舞课堂当中对学生的运动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分析原因:第一,基本功的练习;第二,拉丁舞套路技术的练习。

3。3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专项技术对比情况

实验组在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度。动作的节奏感。动作的综合印象四个纬度的的得分值要高于对照组在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度。动作的节奏感。动作的综合印象四个纬度的的得分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度。动作的节奏感。动作的综合印象四个纬度的的得分值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了分层教学模式在提高拉丁舞动作技术质量方面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分析原因:第一,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第二,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

3。4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主观锻炼体验分数对比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组的积极幸福感得分要高于对照组的积极幸福感得分;实验组的心理烦恼分数。疲劳分数要低于对照组的心理烦恼分数。疲劳分数,而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了相对于传统舞蹈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积极幸福感,降低学生的心理烦恼感与疲劳感。分析原因:首先,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在分层次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拉丁舞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分层,符合了学生的意愿与需求,解决了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从而让学生心理感到一种优越感与尊重感,在上课当中获得一种积极幸福感。其次,教学比赛的推动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相对于传统的拉丁舞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5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800米的运动素质成绩。(2)相对于传统的拉丁舞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拉丁舞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度。动作的节奏感。动作的综合印象。(3)相对于传统的拉丁舞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积极幸福感,降低学生的心理烦恼感与疲劳感。

4。2建议

(1)在实际的分层教学过程中,分层模式的具体操作要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基础等情况。(2)由于实验的课时还比较短,而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习惯的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分层教学模式对拉丁舞教学效果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索。(3)分层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中的许多弊端,对提高大学生拉丁舞选修课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分层教学模式并不是万能的,应和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校非体育系拉丁舞选修课中的实验研究

分层教學模式茬高校非体育系拉丁舞选修課中的实验研究【291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342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