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204-0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鼓励党员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的机制。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论文网长效机制的要求。校外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党员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锤炼党性的有效载体。构建长效机制是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稳步推进的必要保障。
一。当前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在以玉林师范为个例的调查。访谈和观察中发现,校外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加强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学生党员在校外志愿服务活动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社区志愿服务中,不了解社区发展的历史和特点,不清楚自己作为志愿者的具体职责;在儿童福利院志愿服务活动中,有些志愿者连抱孩子都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姿势,不会给小孩换尿布。换衣服。喂饭等;在敬老院中,不会使用老人的轮椅,不懂如何与老人交谈;在政策宣传活动中,不敢在大庭广众中表现自己;支教活动中,部分大学生党员很难从一个学生的角色迅速转化到教师的角色,课堂掌控能力较差,往往表现为遇到突发情况不知所措,需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才能有所行动……这些现象与高校组织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活的初衷有较大差距。对这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党员志愿者服务意识淡薄,主动性不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对于志愿服务精神的弘扬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部分单位和民众对于志愿服务精神缺乏充分理解,甚至有些还存在误解,严重打击了大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多由学校党委统筹,校团委或者校组织部负责组织,各二级基层党支部具体负责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这种自上而下。层层推进的组织机制行政色彩过于浓厚,管理过于单一,并且隐含一种强制性的命令,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参与者在组织压力下的无奈选择,缺乏自主性,在工作上表现为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为了完成任务而参与,缺乏主动性。
2。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化,缺乏创新性
不少地方高校由于受学生上课时间的限制,在组织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活动时,服务内容往往过于陈旧,服务时间过短,服务范围过窄。多是利用寒暑假的几天时间,校级层面组织几支志愿服务团队简单地到典型社区。农村做些参观走访,或者是协助当地村民开展一些农作物收割和街道清洁工作等;或者利用周末到周边社区参与一些短期志愿服务,比如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社区学校。留守儿童聚集区进行帮扶。志愿服务队伍看似浩浩荡荡,活动开展看似轰轰烈烈,但往往是不断更换地点和服务对象,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活动内容大同小异,且简单重复,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和理论素养的优势。过分追求形式而没有充分发掘志愿服务的内涵,未能真正达到奉献社会,回报社会的目的。
3。志愿服务机制不完善,缺少社会支持
高校属于非营利性机构,办学经费的来源相对单一,而在学生活动经费支出中能分配给志愿服务的经费少之又少。由于高校与地方政府缺乏有效沟通,政府和社会力量对高校志愿服务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尽管志愿服务以自愿和无偿为前提,但是活动的正常运转需要必要经费来维系,经费不足阻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壮大。同时,由于高校在志愿服务方面的培训不够专业。评价手段相对单一。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明显不足,这些都影响了志愿服务的稳步推进。
二。构建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措施研究
在以玉林师范为个案的研究中发现,该校以前的党员校外志愿服务与其他部分地方高校一样,短期性。阶段性的志愿服务居多,长期。定点的服务项目较少。但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并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模式。如已在北流市罗政村成立了志愿者之家“;在南观社区建立了大学生党员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在玉林市儿童福利院挂牌成立了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暑期优秀大学生党员赴政府部门。赴企业挂职锻炼已成为常规志愿服务活动;玉东新区石棠小学四点半课堂“成为该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的一张名片,已获得全区和全国的多项荣誉……该校在探索大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持续。稳步。特色化开展的同时,主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优秀经验,逐步完善了相关机制。
1。完善志愿者招募机制
当前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通常是由校团委或校组织部组织管理,各二级党委指导开展。志愿者招募通知一般通过各班班委下发通知或张贴相关海报进行,宣传方式相对单一,学生党员仅凭口头通知或海报宣传无法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详情和招募的具体要求有全面了解。另外,许多党员志愿者招募都是临时性的,招募的门槛较低,一般通过简单的资格审核和面试之后就决定是否录用,对应聘者的考察极可能不够客观。
在充分掌握传统招募方式的弊病后,玉林师范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首先,在招募之初,成立党员志愿服务组织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志愿服务项目的具体设计,制定详细的招募规划。明确招募的标准和方式。其次,广泛宣传,该校充分利用易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并辅之以传统的校报。宣传栏和校园广播等平台发布招募信息并对活动进行系统宣传。再次,在招募中,将二级的推荐和学校层面的选拔相结合,综合项目特点。应聘者的专业。特长等进行筛选,比如文学与传媒的宣传人员。生命科学的环保人员。物理的维修人员。政史的政策宣传人员。美设的设计人员。音舞的文艺表演人员……针对项目的具体目标,通过结构化面试,组建优势互补的志愿服务团队。2。完善志愿者服务培训机制
由于各地方高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大多数属于临时性服务,培训也相对简单。一般都只限于在活动前对活动的大致安排。注意事项进行说明,对于志愿服务精神的内涵剖析。具体岗位的服务要求。技能技巧。效果评价等涉及较少,导致志愿者需要花较长时间自行摸索才能逐渐进入角色。
为加强志愿服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玉林师范倾向于采用朋辈传帮带“的方式进行培训,即让志愿服务经验丰富且表现优秀的学生党员志愿者通过其亲身经历对新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常识。技能和理念的培训。常识培训主要是介绍志愿服务项目的基本内容与注意事项;技能培训主要是根据具体岗位,着重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理念培训主要是增强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培训方法综合采用专题讲座。面对面的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微视频播放等。
3。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志愿服务重在无私奉献,重在自愿服务,看似没必要明确激励措施。但在校外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党员难免会遇到困难,需要承受压力,这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烦躁甚至懈怠的情绪,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动力因素去激励他们的斗志,肯定他们的付出。调查显示,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志愿者们持续参与活动的一种无形的内驱力。完善的激励机制应包括精神激励和适当的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如评比优秀志愿者并予以表彰。将优秀志愿者作为榜样人物进行宣传。在各类评奖评优中予以适当倾斜等。适当的物质激励则是在阶段性的志愿服务完成后,给予适当的服务补助。给优秀志愿者一定的物质奖励等。有条件的地方高校还可以考虑将学生志愿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固定学分。如玉林师范就明确将是否完成了志愿服务任务作为预备党员转正和评比优秀学生党员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还将是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奖助学金评定。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安排的必要条件之一。
4。完善志愿服务评价机制
评价目的主要立足于调动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借助评价手段增强志愿服务的功效。对志愿者进行评价时,要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一方面要针对志愿者的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即评价其服务技能是否过硬,服务态度是否积极主动,与团队成员之间合作是否密切,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是否有效等;另一方面要针对志愿者的活动成效进行评价,即志愿者是否履行了岗位职责,是否有效完成了任务。活动的影响力如何等。评价手段应将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主要借助志愿服务小组成员和服务对象的信息反馈;自我评价主要考察自己的思想。能力和综合素质取得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不足,以及如何改进等。
5。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针对志愿服务经费短缺,志愿者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存在风险的现实,制定切实的保障措施是必要的。
关于资金保障,可以考虑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一方面,可以通过募捐的方式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高校自身的投入。玉林师范近年来尝试以项目资助的方式给予立项的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项目必要的资金支持,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关于志愿者的安全保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努力将临时性的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稳定化,明确志愿者的责。权。利。其次,用志愿服务专项基金为志愿者购买意外险,并补助他们必要的交通。办公等费用。再次,呼吁政府制定相关制度和法律条文。玉林师范在探索过程中,主动与社区。与周边学校合作,建立了长期的志愿服务基地,并专门制定了玉林师范大学生社区服务与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玉林师范大学生社区志愿者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确保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服务热情。
地方高校学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
地方高校學生党员校外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379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