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對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3330字】

时间:2023-02-05 09:30来源:毕业论文
對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3330字】

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是指已经毕业离校,而组织关系仍然保留在学校的党员。近年来,随


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是指已经毕业离校,而组织关系仍然保留在学校的党员。近年来,随着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力度的加大。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很多学生党员毕业后党组织关系不得不暂时留在学校,使得毕业流动党员群体不断扩大,流动范围越来越广论文网,教育管理越来越难。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在修改党章中的党的基层组织基本任务中增加的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说明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下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点课题。因此,建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对高校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1。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现状

1。1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多,毕业生流动党员比例高。

受高校扩招和发展学生党员力度加大的影响,高校学生党员数稳步增长。2010年全国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人,占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40。2百分号。近4年来,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均超过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在校大学生党员总数为251。2万人。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很多学生党员毕业后由于就业竞争大,或暂缓就业,或选择到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短期内党员组织关系未能转到相应基层党组织,很多学生党员加入到高校学生流动党员行列中,致使学生流动党员数量日趋上升,比例居高不下。

1。2毕业生流动党员党龄短,总体素质较高。

高校发展的学生党员大部分都是在大三。大四吸收的,按照发展党员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考察期,部分党员刚转正就毕业,部分党员预备期未满已经毕业。毕业生党员普遍入党时间不长,毕业后走出校园,缺乏实践经验,人生阅历浅薄,对党的思想和认识还不够深刻,政治理论修养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在高校青年学生群体中,毕业生党员是佼佼者,不仅思想觉悟高,而且学业成绩良好,在个别方面表现突出,或积极做好学生干部工作,或努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或在各类文体技能比赛荣获嘉奖。总而言之,毕业生流动学员思想活跃,具有良好的文化水平和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总体素质较高。

1。3毕业生流动党员流动频率高。范围广。管理难。

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流动党员毕业后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理想追求。流动党员经常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地域之间流动,在国有单位。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中转移。在这种流动频率加快和流动范围广的客观条件下,出现教育管理毕业生流动党员越来越难的局面。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难以掌握他们的去向和思想动态,学校党组织管不着“,而工作所在地党组织管不了“,毕业生流动党员成了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

2。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毕业生流动党员思想上忽视,组织观念淡薄。

主观上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入党时间不长,接受党组织培训教育的时间短,党性修养比较薄弱,党员意识不强,对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毕业后又因为就业和工作的压力,奔波于职场,只重视人个业务能力的提高和个人事业的发展,忽视自身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的提高,组织观念淡薄。有的党员对学校党组织不主动汇报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在工作单位没有暴露党员身份,不参加流入地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有的党员变更了工作单位,不及时与学校党组织联系,不按时交纳党费和参加党组织生活。有的党员在办理转出手续后,过了规定接转日期或者遗失,需要用时才想起来到学校重开介绍信。还有一些预备党员预备期满也不按时回学校办理转正手续。

2。2高校在教育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教育管理体制滞后。

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未能引起高校各级党组织的足够重视,有的高校党务工作者认为毕业生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只是暂时挂靠,迟早都要转出,不会影响学校党建工作的大局,不必花心思管。有的党务工作者疲于应付日常党建任务,对毕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被动应付,工作成效低。据调查统计显示,33。3百分号的高校没有专门的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即便在设有流动党员专管人员的学校中,也有超过1/3的高校没有配套专项管理经费。②另外,有的高校在毕业前没有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使得毕业生党员对组织关系接转的重要性和接转程序不了解。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没有明确学校组织部门和院系党组织在教育管理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不能很好地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有的高校未充分考虑流动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的教育管理制度不科学,在具体实施中缺乏实效性。

2。3流入地党组织不健全,重视不够。

很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党建工作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许多企业尚未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根据统计数字分析,非公有制单位在岗职工中有党员358。2万名,仅占全部7593。1万名党员的4。7百分号,这与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城镇就业人口74。8百分号的情况成反差。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仅占全部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15。9百分号。③部分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单位,组织机构也不健全,接转流动党员的程序较为繁琐,需要先转至当地方党组织或主管机构党组织。有些流入地党组织对接转工作不够重视,有时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暂时就业但单位没有党组织的毕业生党员转入,或只转入,但置之不理,使流动党员成为隐性党员。

3。建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长效机制的对策3。1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构建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体制。

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工作观念,统一思想认识,以中组部等部委2013年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精神,明确责任职责,创新工作机制,突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从制度上完善和规范科学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体制。高校党委必须从机构和经费上予以保障,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从流动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分析研究问题实质,采取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创建灵活多样。有章可循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毕业生党员档案制度。监督管理制度。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全方位构建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体制。

3。2严格党员入口关“。出口关“,增强毕业生流动党员的主体和组织意识。

十八大后,党中央特别重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多部委联合下发文件,要求严格坚持标准,提高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加强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在新时期下切实控制党员发展数量,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严格学生党员发展程序和要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吸收综合素质高和党员意识强的优秀学生入党,把好党员入口关“,从源头上控制产生毕业生流动党员问题的隐患。加强党员入党前后的教育培养,尤其要做好毕业前的党员教育工作,把好出口关“,结合毕业生就业形势特点,适时开展毕业生党员教育月“,通过专题教育他们牢记党员身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定期主动向学校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从思想上树立不脱离组织的意识。

3。3打造多元化工作载体,强化内外互动,实现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有效教育管理。

鉴于毕业生流动党员数量多。流动频率高。范围广等特点,要实现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有效教育管理,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打造多元化的工作载体,使教育管理工作更多样化。人性化。科学化。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工具,搭建网上党员服务平台,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如在网上建立党支部。流动党员之家。专题教育网等交流互动学习平台。利用邮箱。QQ。微博。微信等相对固定而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新媒体工具,关注流动党员的动态,与其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传达上级和学校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进行党组织活动部署和工作提示,方便解答流动党员对组织工作的疑问。另外,高校要突破单边教育思路,积极与流动党员工作单位和流动地党组织联系,建立双向管理制度,强化内外互动,争取更多社会支持和校外资源,从而建立互动的管理机制,确保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效能。

注释:

①全国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呈均衡发展稳步上升趋势[EB/OL]。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07-01。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107/t20110701_440254。html。

②高琼,沈一岚,周伯玲,郭海。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5)。

③林立公。试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J]。政治学研究,2009(5)。

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

對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333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367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