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伪贫困生”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3567字】

时间:2023-02-05 09:36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伪贫困生”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3567字】

高校伪贫困生“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针对伪贫困生“,笔者以嘉兴职业技术工商与旅游分院为例,分院在校生为1624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高校伪贫困生“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针对伪贫困生“,笔者以嘉兴职业技术工商与旅游分院为例,分院在校生为1624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为312人,占总人数的19百分号。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为114人,占总人数的7百分号。针对数字庞大的贫困生群体,分院主要资助贫困生的项目有国论文网家奖助学金。校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数目繁多的企业助学金和专项基金,每年资助总额接近百万元。针对伪贫困生“这一现象,分院制定政策,对症下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校伪贫困生“形成的原因

1。贫困生的评定和鉴定体系不健全

当前绝大多高校贫困生的鉴定的主要依据是生源地贫困证明,加之与这类群体接触较多的班主任和所在班级的主要同学。学校对这些学生的了解只能通过书面证明材料,而这些书面证明材料在一些落后偏远地区依靠人情关系造假容易。在这些伪贫困生“获得资助的同时,贫困生受助的名额也会相应减少,真正需要受助的学生因为无法获得证明而没有享受到资助,使学业之路变得异常艰难。此外,贫困生受助过程中人为因素所占比重较大。贫困生能否享受到国家或学校的资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和同班级同学,这就直接导致平时与班级同学和班主任关系融洽的同学更易获得资助。而真正的贫困生由于不自信。性格内向。与同学交往不密切等因素导致其获得资助的几率大大降低。

2。部分大学生的自私攀比心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花销也越来越大。每年9月一批90后“新生带着崭新的设备迈入大学校园,这些入流的设备动辄上千,多则几万,一些流行在校园网络的顺口溜和数据道出了大学生盲目攀比的事实。在这种校园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虚荣心和攀比心,把注意力“放到学校的助学金上,钻制度和政策的漏洞,想尽办法弄到贫困生证明获得资助,并将资助款用到奢侈消费和铺张浪费上。

3。资助体系不完善

通常每年十月全国各高校进行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各高校通常情况下采取名额层层下放的方式对奖助学金进行评定,最后分配到班级,班级内部对这部分名额进行分配。问题随之而来,由于各专业。班级。生源地等因素的影响,各班级内部的贫困生数量和贫困程度差距较大,特别是贫困学生较多的班级可能名额较少,而贫困学生较少的班级名额较多,这就造成真正贫困的学生获得的资助金额较少,违背了国家资助贫困生的目的。此外,国家对品学兼优的大学生设立励志奖学金,金额为5000元,目的是让这些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能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励志榜样,激励身边同学完成学业并获得成功。但是这一奖项在实际评定操作过程中存在以成绩为唯一评定标准的现象,只要成绩优秀,有贫困生证明,就可以获得此项资助,而真正贫困,学习生活中对其他同学有励志和激励作用的学生由于成绩的落后可能无法获得此项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资助体系的不完善。

4。缺乏相应的监管体系

一方面,贫困证明无监管体系,因贫困生证明需生源地民政局经家庭经济调查后开具证明盖章后生效。在实际过程中,各主管部门为保障生源地学生的利益都会法外开恩“,使获取贫困证明流于形式。此外,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影响贫困证明的开具。一些落后偏远地区由于法制的不完善,通过权钱交易也可以轻易地获得贫困证明。另一方面,贫困生获得资助金后缺乏健全的监管措施。一部分伪贫困生“在获得资助后,大肆挥霍,而学校也因为制度的不健全对其无可奈何“,无从约束和惩戒,给大学校园的风气造成恶劣影响。

二。高校伪贫困生“现象的危害

1。直接减少贫困生的受助名额

伪贫困生“获得奖助学金直接影响就是挤占贫困生的受助名额。在实际评比过程中,各班级一般采取公开的方式进行投票,笔者曾看到有些班级把贫困生的名字公开写到黑板上进行评选,这种方式大大刺激了贫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贫困生往往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失去了获得资助减轻压力的机会,只能将名额拱手相让“给伪贫困生“。

2。影响大学校园风气

大学校园不仅是学习。生活的场所,还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大学的风气对大学生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伪贫困生“简单容易地获取奖助学金损害了学校资助贫困生公开。公正的原则,也会在师生之间产生对评选制度。主管教师的质疑,使校园充满欺骗。不诚信的气氛,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不利。

3。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受助金额

当前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众多的企业和社会资助金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伪贫困生“的出现会使社会上的爱心资助人士产生怀疑情绪,担心其资助款能否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大学生。此外,随着大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每年举报伪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案例也越来越多,这也会对社会资助起到消极的促进“作用。

4。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成长。成才

校园生活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伪贫困生“的出现及采取不合理手段获取资助极大地影响了校园公平。公正的原则,助长了造假的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今后步入社会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

三。针对高校伪贫困生“的防范措施

高校伪贫困生“获得资助的现象已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笔者所在的嘉兴职业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对这种现象已作出很多应对和防范措施,这些措施对高校帮困助学。贷款政策的修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建立科学的鉴别贫困生证明材料真伪制度加强对生源地民政部门证明材料的审核,把好第一道关。对此,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实时跟踪和更新,降低造假情况发生的概率,防止人情认定。除证明材料这个硬性指标外,还根据学生月支出。缴纳学费情况。接受亲朋好友资助情况。有无电脑和数码产品。手机和生活用品的价值等级。学习态度。有无处分。学习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评判,减少伪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数量。

2。重视公共课,加强诚信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目前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一些公选课都会对学生的道德产生极大影响。

高校伪贫困生“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低导致的。因此,重视公共课的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逐步将诚信。感恩和人格教育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特别是诚信教育,教育学生诚信的重要性,营造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的良好校园氛围。

3。努力实现贫困生证明材料的信息化和档案化管理

贫困生证明材料的档案化管理有利于材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归档,可直接。客观地甄别出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强化监督和管理,利于评选的公平和公正。分院已初步实现贫困生证明材料的档案化管理。每年9月新生入学报道后,一方面要求所有递交贫困生证明的新生进入数字校园资助板块,将学生的家庭住址。人口数。父母职业。收入。身体情况等涉及和影响贫困生资助的隐私信息悉数填入网页保存。要求学生在选择相对贫困“和特别贫困“一栏时一定要慎重,特别贫困“一定是持有政府承认颁发的四证“的同学,并进行备注说明,班主任。分院。逐级审核,对弄虚作假的现象严肃处理;另一方面,班主任。分院和主要学生干部对纸质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对最了解贫困生的寝室长和学生干部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这个群体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伪贫困生“零容忍。此外,建立贫困生诚信档案,造假。瞒报将影响其入党和评奖评优。

4。建立健全各层监督体系

为减小伪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概率,分院建立了社会―学校―分院―班主任―同班同学―寝室长的层层监督举报制度。在第一层面贫困生的鉴别方面,要求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班主任对其家庭进行暗访。对于异常贫困的学生要给予特别资助。每年国家助学金分两批发放,第一批放在次年1月寒假前,第二批放在6月暑假前,这样的时间差可对贫困生进行充分考察,对不符合条件的严肃处理,取消资助并追回其之前的资助金。此外,每年对获得资助的贫困生进行班级和学校公示,定期对学生的校园卡消费。话费。生活费花销进行调查,制定监督和举报措施,做到把资助金发到真正需要的同学手中。

5。坚持资助政策原则性并兼顾灵活性

文章开头已提到,获得国家和学校资助的同学必须有贫困证明。但是在实际资助过程中,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突发事件可能一夜赤贫,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其错过助学金和贷款的评定和申请时间,无法获得资助;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面临失学的危险。面对这种状况,制定灵活政策对其进行资助,积极联系企业助学金和学校勤工俭学岗位为其减轻经济压力,对不符合条件取消资助的资助款名额递增,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读不起书。

6。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对于贫困生,这个群体大都因为自身或家庭原因自卑感较强,性格内向,十分敏感,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这极不利于贫困生的身心成长。为此特别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指导,组织文体活动,谈话聊天,积极帮助他们摆脱精神和经济压力,克服心理障碍。摆脱心理阴影,提高整体心理素质。对于一些特别自卑和内向,难以打开心扉的同学约其进行心理咨询,促进其整体发展。

高校伪贫困生“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

高校伪贫困生”形成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356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380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