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策略初探
一。新媒体时代条件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观念短浅
当今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甚至一度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困境。与此同时,高校在指导学生就业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理念,并且过于注重学校的就论文网业率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的培养,因而导致部分应届毕业生出现了在用人单位工作时就业不稳定的现象。正是在学校这种就业理念的教育下,大部分学生在毕业之际,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没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没有明确的作出理性判断,盲目地跟随大流,因此,高校应届毕业生稳定就业率低也就显而易见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大学生乐此不疲,甚至丝毫没有察觉,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过高的定义自己的工资待遇,在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时,多数也偏爱于金融。政治领域,他们抱着高不成,低不就“的态度,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宁愿选择偏僻的东南地区的乡镇,也不愿意留守在偏远的西部大城市。这种急功近利的就业心态,不仅对学生塑造自身正确的择业观产生了影响,而且也阻碍了高校大学生的正常就业。这些传统观念滞留在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已经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高校历来推崇的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指导思想,对此,用人单位呼吁,高校不应该为提高自身就业率,一味地把学生推向并不适合的企业,为学生做好就业定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题的源头所在“[1]。
2。就业教育机制不完善
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下大部分高校都已经陆陆续续地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老师的就业指导。但是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虽然课程已经适时教授,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就业指导教育机制,设立的就业指导机构也不健全,因而在解决学生的实际就业问题方面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例如: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统一的编排教材,随意性较大;受教育者多为在校的高年级毕业生,教育范围狭窄;各个未成立配套的就业指导机构,且实效性不强;教育内容多是以教授理论的形式开展,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诸如此类的就业指导现象,都表明了目前高校中就业教育机制的不完善,迫切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改善。甚至部分高校为了完成既定的就业率考核,采取了与用人单位秘密合作的办法,大大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稳定就业。
3。就业教育内容滞后
高校就业教育内容滞后,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就业教育信息的滞后。就业指导教育信息,顾名思义,包括对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和就业心态以及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动态信息“[2]。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在未明确了解在校生的就业心态的情况下,就把高校的大学生直接推向市场,依据的市场需求信息仅仅是以往的过时信息,制定的就业教育内容,可想而知,也就变得愈发滞后,缺乏针对性了。另一方面,就业教育时间的滞后。据了解,多数高校开展就业教育指导,仅仅是在学生升到大四时才开始,很少有高校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教育活动。与此相反的是,在就业指导机构看来,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该从低年级时就开始,让学生对就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而后等到大四时开始逐渐形成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模式,便于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就业。通过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讲座或是聘请优秀的外校就业指导专家来校授课,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而这种形式于大四的应届毕业生而言,往往是无暇顾及的,但是对于大一。大二的刚入校不久的大学生来说,却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可谓是充沛的,如此一来,便大大增强了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实效性。
4。就业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部分高校虽已开设相关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但是就业指导教育的形式多是沿袭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即你讲我听,你读我记“的教育手段。这种教育方法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积极能动性的发挥,脱离了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缺乏科学性,这也就导致部分学生对就业指导教育课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低下,从而违背了开设就业指导教育课程的最初目的。学生课下也对此发出了我们不要‘填鸭式’教学“的呼吁,甚至大加批评。指责,产生了厌恶。憎恨的情绪。由此可见,一旦高校就业指导教育方法出现失误或者过于单一。枯燥,势必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反感,最终不仅事倍功半,还事与愿违,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实效性的实现。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策略
1。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面对就业,首先就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能够运用理性的思维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科学地评价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能够依据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根据市场需求,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一个合理的未来职业规划。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最终导致自己陷入就业的窘境。据了解,当前多数大学生在工资待遇方面,认为越高越好,期望值已经完全超出了企业所能够承受的范围“[3]。最后,大学生也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自己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旦面临挫折和打击,自己能够始终保持沉着面对的心态,继而予以合力妥善地处理。大学毕业生要想在择业。就业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首先培养和提高自身在各方面的能力“[4],这包括创新能力。操作管理能力以及社交能力等。在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方面,高校大学生应该在认真学习就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教育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此外,大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及实际经济情况,结合学校相关就业指导老师的点拨,力所能及地去创业,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2。完善教育机制,加强就业指导
专业的选择,对学生的未来就业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往往一些冷门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步入社会时,一时之间找到合适的工作比较困难。现如今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面对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而,对于冷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就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若想在这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大学生就必须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适时地作出调整,诸如专业的调整。对自身就业能力的培养等等。同时,高校在这方面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增设相关专业或是改变以往的单一培养模式,加强在校生与社会的衔接。另外,身处于这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应该开始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在校大学生的培养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转变过去片面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越来越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势在必行。由此可见,不同的专业选择,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选择确实具有较大的影响,针对市场的实际情况,高校开设相应学科和专业,不盲目地追求热门专业,将培养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满足市场化的人才需求。在就业过程中,针对学生面试时的挫折,高校也应该及时地给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走向就业岗位。
3。拓宽就业渠道,掌握就业信息
当今的时代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就业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快捷。信息的获取渠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纸。广播以及电视媒体,而是普及到网络领域中。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技术的首要接受者,毋庸置疑,利用这种现代化的科技将大大拓宽他们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也给他们提供了诸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网站不断涌现,比如,猎聘网。智联招聘。58同城以及赶集网等,这些网站的开发皆为实现高校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提供了便利。对于大学生而言,每多获取一条就业信息,就多一次实现自身就业的机会“[5]。学校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为学生发布一些招聘信息,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相关招聘网站,投递个人简历,进行面试,或者发动自己的人脉关系及亲朋好友的帮忙,为自己谋得一份工作。总而言之,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掌握每一条就业信息,抓住每一个就业机遇,从而实现就业。
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策略初探
高校大學生就业教育策略初探【3270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