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双一流“建设目标下,辅导员如何扮演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履行好工作职责,发挥好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所有因素中极论文网为重要的一点。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新形势,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新标准,95后“大学生的新特点,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新课题,对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故此,本文立足于海南大学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剖析问题,探索出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一。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指根据自己所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打牢主义理论功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研究和调查研究技能和水准“。简而言之,就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积累一手资料。总结实践经验,进行学理分析,探索工作规律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和方法创新,进而形成能够指导实践的研究成果的能力。关于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在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4)等辅导员队伍建设文件中均有相关规定。而且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影响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直接关系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近年来,海南大学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积累不少经验。学校专职辅导员共有135人,平均年龄32岁,其中男性72人。专职辅导员队伍具有研究生学历71人,本科学历64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毕业1人,在读4人),硕士学位100人,学士学位32人。国内访问研修2人。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得到进一步优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比例得到增加,占48。9百分号。辅导员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5人,中级职称有80人,初级职称有50人。
海南大学重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重点实施优选高进计划。素质提升计划。激励管理计划。团队文化建设计划。职业发展计划“五项计划。在省内率先设立辅导员专项课题,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引导辅导员申报高级别课题,辅导员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省内高校辅导员立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辅导员队伍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课题39项。厅级课题18项。校级课题11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91篇,其中核心期刊84篇;主编著作8本,参编著作21本。在学校辅导员能力提升背景下,辅导员在工作。科研和各类竞赛。评比中获得各类奖励67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5项,省级奖励113项,校级奖励528项。实现省内高校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创青春“全国挑战杯“创业实践大赛金奖等一系列零“的突破,是全国高校中迄今首个在同一年获得全??高校辅导员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的高校,在同行中留下较高美誉度。海南日报。高校辅导员曾多次专题报道,对形成海南大学优良的学风产生积极的效应。以海南大学创新院为例,在辅导员科研水平提升的带动下,学生获得各类竞赛的奖励不断增多,获得300多项奖励,学生拥有发明专利58项。
二。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海南大学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职业化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辅导员工作成效显著,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局限。
(一)科研意识薄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观念地存在着“即意识。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及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从四年申报课题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尚存在辅导员科研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方面,辅导员对自身工作认识不清,部分辅导员认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科研只是为了应对职位晋升和评职称,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专家需要好好做科研。因此,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由于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辅导员部分时间忙于处理日常学生事务,习惯用传统思维和方法处理问题,没有意识到科学研究可能为他们工作带来的效用,因此缺乏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学科背景复杂,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辅导员科研队伍日益壮大,学科背景呈多样化,有来自理。工。农等专业,也有来自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等文科类专业,其中只有少部分来自思想政治教育类专业。很多辅导员缺少相关知识储备,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和管理方法。然而,辅导员面对的大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工作。创新创业。信仰等方面的课题,这对不是科班“出身的辅导员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很大的内心压力。当遭遇一定挫折时,辅导员往往会丧失对科研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不少辅导员学历层次偏低,知识面。理论视野相对狭窄,没有经过科学研究的训练和培养。
(三)科研环境的创造不足,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围。蓬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于个体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科研氛围浓厚,对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感染。激励作用。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虽然给辅导员提供了科研平台,但是数量较少,力度不够,构建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机制。由于经费有限,参与科研的辅导员相对较少。学校在构建科研团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忽视了科研团队文化建设。学校加大力度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岗后培训却显得力不从心,即使有也只是请一些专家做讲座。专门针对辅导员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训研讨较少。从辅导员群体的层面来看,一是辅导员日常事务繁杂,自由支配时间不足,无暇顾及科研。二是辅导员做科研往往是单兵作战,经常是一个人埋头苦干,缺乏与专家。学者的指导和与其他辅导员的交流学习。(四)科研层次不高,评价体系单一。近年来,辅导员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仍存在科研层次不高的状况。从选题情况看,选题盲目,低水平重复现象较严重,对前沿问题的把握程度不高;从课题申请状况看,国家级课题有所突破,省级课题数量有所增加,但是大部分课题集中在校级水平;从论文水平看,撰写论文质量不高,对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且研究思路和方向比较分散。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较少,多数集中在层次水平较低的刊物。此外,对辅导员科研能力的评价体系单一,通过发表论文。申报课题等衡量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水平,忽视论文的实践可操作性。同时,对辅导员科研能力的考评结果反馈没有引起重视,不能及时反馈科研成果中的优点与不足,评价体系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三。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对策
(一)激发内驱动力。辅导员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关键。首先,要注重辅导员科研意识的培养。辅导员在思想上要重视学术科研,在工作中要有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辅导员在长期实际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自觉研究和解决问题,用学术问题思维对问题进行分类,运用相关专业思维和理论知识创新问题解决办法。其次,不断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学生工作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知识领域的工作。辅导员不应满足自己的一桶水“,要勤于学习,涉猎各学科知识,拓宽理论视野,尤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加强前沿理论的掌握,把握理论发展方向,探索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再次,注重科研能力的实践养成,只有在长期。反复不断的实践训练中,才能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把握科学研究基本规律。
(二)优化科研环境。科研环境对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起着辅助作用。优化科研环境,一是搭建各类学术科研平台,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政府和学校要多搭建科研平台,如创办辅导员的专业学术刊物。辅导员创新工作论坛。辅导员科研能力研修基地。辅导员论文大赛等,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辅导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促使辅导员关注。关心。参与辅导员科研平台建设,形成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科研氛围。二是创建科研团队,注重团队文化建设,形成团结。协作。友爱的氛围。主管部门要依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学术方向和研究兴趣等因素逐渐科研团队,并且辅导员可以自由加入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科研团队。同时注重科研团队文化建设,以培养团结。友爱。协作为目标,多举办一些科研基础活动,如社会调查。团体实验等。三是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p轻辅导员负担,保证他们有一定的学习。进修。科研时间,提供宽松的环境。
(三)解决实际问题。辅导员科研能力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是显著问题,也是造成不合理。不科学性的重要原因。表现在只注重科研成果发表的期刊档次上,忽视科研成果的实际可操作性。为此,需加强几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客观地对辅导员整个科研过程进行整体评价,而不是只注重最后结果,根据每个课题成员在科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评价其科研能力。另一方面,考察研究成果能否对实际工作产生推动作用。高校要建立以科研成果与实践验证相结合程度为标准的考评制度,综合评价辅导员的科研能力。
(四)加强科研培训。培训是辅导员队伍科研能力提高最有效的手段。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应适度侧重科研能力提升相关培训,为辅导员科研能力发展提供指引和帮助。如把科研基本知识和方法。科研经验和技巧。学生工作应用型研究。学生问题重难点研究等作为培训内容,让辅导员在掌握基本科研技能的基础上,提升研究现实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能力,从而提高培训的专业性和研究性。此外,学校将辅导员继续深造纳入培训体系,鼓励辅导员到擅长的研究领域深造,从而保障辅导员科研的可持续性。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3924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