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教學改革思考【3972字】

时间:2023-02-07 12:22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教學改革思考【3972字】

高校教学改革思考

[Abstract]Presently,thecollegeeducationinChinaisgenerallydirectedby


高校教学改革思考

[Abstract]Presently,thecollegeeducationinChinaisgenerallydirectedbytheresult。Thiskindofeducationstyletendstoleadtoanimpetuousatmosph论文网ereinthecampusthatthestudentsandteacherscopewithteachingnegatively,andsotheeducationdirectedbytheprocessismorereliable。Asimportantrespects,thecollegeeducationreform(CER)dependsonthereformofexaminationandevaluationsystemandthatteacherscanteachstudentsinaccordanceoftheiraptitude。Specifically,theCERneedstheteachersinthecollegetomakethecurriculumdesign,giveaninnovativeteachingmodel,andgiveconsiderationtothefundamentality,professionalityandgeneralityofthecurriculum。

[Keywords]College;Educationreform;Process;Direction

0引言

2017年9月21日,??家正式启动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旨在显著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把建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改革[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教学改革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政府引导。大学自主深化三个发展阶段[2];而随着高等教育入学率的逐步提升,的高等教育发展正快速在向普及教育阶段过渡[3]。高等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4]。面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全面推行高校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势在必行。

现阶段高校的教学改革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滞后。培养目标与规格界定不明显。培养过程和标准粗犷等[5]。本文针对培养过程方面所集中体现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高校教学模式应转变为以过程为导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

1高校教学改革思路

高校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以人为中心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高等学校教学的过程也绝不应该只是教师的独角戏,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课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唱主角“。

教学应当是以过程为导向,而非结果为导向。正所谓水到才能渠成,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传统的应试教育过于重视结果,把考试成绩视为评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尺。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容易陷入一些固定的学习套路当中,其创新思维往往被严重扼杀,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被困在以考试为目的的单调而乏味的教学模式里。在大学校园,司空见惯的是学生在平时课堂上消极听课,课后将书本扔到一边,上网娱乐比上课学习更为火爆的场景,和邻近考试学生突击复习,临时抱佛脚,考过万事大吉的态度。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工程学科的教学也落入应试教育的模式,进而很难实现学以致用和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工程学人才的目的。我们固然不能忽视结果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生能够掌握学习方法,锻炼科学思维更为重要。而这些不是一朝半夕能做到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过程是点滴积累,而结果可以短平快“,甚至走捷径,立竿见影。密切相关的,要谈到我们高校的考评体系。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评体系普遍以科研成果为主要指标,教学方面的指标占次要地位,这种考评模式甚至渗透到了学生的考评过程。对于学生,考试成绩几乎决定一切,论文/获奖等成果也通常成为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教师方面,学校评定职称的条件和绩效考核办法驱使教师奋力追求论文。获奖和科研项目等业绩成果,进而淡化了对教师教书育人奉献教育事业的认可。结果,大多数课堂成了老师和学生敷衍应付完成教学任务的场所,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师生追求功利的阵地。相比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虽然更为灵活和多元化,但绝不能脱离教育的根本宗旨。既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那么教师必须淡泊名利,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发扬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教学的过程,才能造就高校良好的教学风气,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的考评体系需要改革,需将教学放在首位,鼓励教师重视教学,转变以成果为导向的考评方案为以过程为导向,让教师多奉献于教学,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培养过程,淡化结果。实际上,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过程才能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相关的原理。方法,才能融会贯通,激发灵感,才可能有所创新,进而能很好地应对任何方式的考试和考察,取得良好的结果。相反,那些只追求结果而忽视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容易带给学生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易造成学生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考得好成绩就好“的心态,从而导致学生浮躁。追名逐利。偷奸取巧的为人处世作风。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实质上也是一种引导学生树立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才能成功“的积极价值观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教学的过程还要遵循学生在成长期可塑性强的特点。以过程为导向的教学需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大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一个教师同时为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讲课,如此规模的一对多阵势下教师的教授节奏和风格不可能顾及到每位学生,同时由于工作量巨大和教学任务紧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只能是象征性的,有很多学生默默无闻“的上完了所有的课时,却自始至终没有同老师对过一句话。显然,这样的教学只是老师和学生完成了各自的上课任务,何谈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必须建立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针对高校师生比普遍较低的事实,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注重课堂设计。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课堂分组,通过小组讨论。组员合作完成任务。组间竞争等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历参与找到针对所学课程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这种方法也减轻了教师的讲授负担,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设计腾出更多的精力。

2以过程为导向的高校教学课程改革的具体建议

2。1开展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师备课-课堂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在大量的课程内容的压力下,学生通常疲于应对作业和考试,往往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课程结束后对课程以外的知识和能力的收获较少。另一方面,死板而单调的教学模式易让学生对上课产生厌恶和排斥心理,进而引发学生课上不专心听讲,甚至翘课等不良行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应时改革,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

首先,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课程内容太多所致。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只能通过不断的讲才能完成课程讲义。其实,这种模式下教师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学生正处于脑力旺盛期,具有很强的知识接收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完全可以精简教学内容。教师在实际讲课过程中,应力求精炼,缩减教/学的时间比例。教师重在引导,可将基础学习资料下发,让学生自主学习,多互相讨论交流和实际操作。如此,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自己支配,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例如,教师可先将某个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再以实例演示穿插介绍相关的内容细节,即构建一个知识模块。此后,教师可当堂布置模块相关的作业和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各自完成。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给出定量的评分,作为平时成绩。如此上课,课后学生所掌握的不再是分散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学习。练习。理解和巩固了的知识模块。最终,学生在学习方法。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上均得到了加强。

其次,教学形式改革。传统的教学主要依赖板书和PPT,不利于师生的课堂互动。现代化的教学形式应当不拘一格,可借助多种手段促进课堂气氛灵活。丰富和热烈。目前,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工具已经普及,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多媒体工具,给学生近距离。实时地参与课程学习,进行练习并参与课程设计提供机会,让课堂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

最后,课程考试改革。考试应当只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评价过程,考试成绩只是一个参考,不应该作为学生间比拼的资本。考试不仅仅是教师对考生的一个考核,更应该是学生自主评价的一个过程。因此,考试形式也不应限于试卷形式,课程报告。专题设计等方式也可用于考核学生。甚至,考试出题的权力可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教学主动权,同时也能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助于教师更多了解学生的想法,促进教学改革。

2。2既要重视课程的基础性。专业性,又要重视课程的通识性

实质上,高等教育具有很强的基础性,高等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在高校课程内容上,任何的专业课知识点都是建立在基础课知识点之上的,例如机械制图的数学基础是几何学;任何一篇专业论文的撰写都需作者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因此,课堂上教师应从多学科角度以多学科思维引导学生全方位而高效的学习专业课知识,从而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理解专业知识背后的原理。逻辑和规律,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进而达到学生对专业知识能应用自如的目的。目前,大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容易产生虎头蛇尾。应付结课的情绪,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对课程学习失去了兴趣。很多专业课教师照本宣科,授课方式死板单调,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造成学生上课的消极情绪。其实,任何一门专业课都是对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某个方面的凝练,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注重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等各方面知识的渗透,重视课程的通识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专业课是其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进而引导学生在宏观的知识体系和微观的知识点两个层面上很好的理解和掌控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致和积极性。

从学生的角度讲,大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有很强的了解世界和开阔眼界的欲望。对于充满年轻活力的他们,一定希望能以带有乐趣的方式接受新的知识。如果课堂上教师能做到讲授内容深入浅出,风格诙谐幽默,授课方式灵活多变,形式不拘一格,那么学生就不会产生课上度分如年“的情绪;如果教师能够旁征博引,以丰富多彩的例子讲解知识点,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学习。虽然教师的能力和知识面通常有限,但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集众多学生的智慧,通过课程设计实现课程教学的基础性。专业性和通识性。教师若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好这些方面,教学效果定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高校教学改革思考

高校教學改革思考【397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453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