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中的预算机会主义行为及其优化研究
0引言
近些年,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顶层开始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高校是开展科学研究的生力军之一,是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中心,科研经费作为高校研究发展的重要资金来论文网源。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是指高校应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相关科研项目的目标编制经费的收支计划。在高校科研经费翻倍增长的同时,问题也不断的涌现出来,比如科研经费预算配置中的逆向选择,以及科研经费的预算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因此管理好。使用好高校科研经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1,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以2005年为基点,从2007年财政拨款增长远远大于科研院所专项的增长率。
图12005-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配情况①
据中国科协在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经费的一项调查中,科研经费的支出存在严重问题,科研经费中用于项目研究的仅占40百分号左右,需要对其支出款项加大监管和审核。近年来一些学者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来分析科研经费的配置与使用问题,并提出了实行预算执行监管和预算执行考核等建议。通过对学者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本文尝试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科研经费的配置与使用中出现问题的机理。
1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机会主义的表现形式
李建发教授(2005)指出,由于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品和服务,这类交易特性:
一是,没有价格信号,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突出,市场不能对高校的整体运行形成有效约束;二是,且教育服务的质量。教学水平的高低以及科学研究的价值不易度量。高校科研经费数额的剧增以及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这就使得职校科研经费的预算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突出的表现是:
一是,科研经费未能得到合理的预算配置,使得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得到的科研经费低于低水平的科研人员,出现了混同均衡“乃至逆向选择“,是一种事前的机会主义行为。二是,科研人员在通过各种途径去争取预算科研经费,在科研经费的预算使用中想尽一切办法将科研经费化公为私,使得科研经费被极大地浪费;还有部分科研人员为了能完成项目结题,可能会拼凑些科研成果来应付上级主管部门,这些现象称为道德风险“,是一种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2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的事前机会主义行为
2。1信息不对称
Onsi(1973)。Chowetal。(1988)andDunk(1993)认为信息的不对称是产生预算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因素。这种信息不对称既可能发生在科研项目申报时,也可能发生在科研项目确定之后。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别被称为事前不对称和事后不对称。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涉及信息不对称时,习惯上将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将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为委托人。对于科研经费的配置过程中,科研主管部门处于博弈的中心,他们面对的对象类型是不确定的,可能是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同样也可能是低水平的科研人员。为了解决这样的不确定性,科研主管部门需要对项目申请者科研水平的高低做出一个初步判断,因此,科研主管部门会要求科研人员发出一定的信号,以便其进行判断。就目前的课题或项目的申报情况来看,各级科研主管部门选取的判别信号主要有:项目申请者出示的前期研究成果。近年来发表的论文。项目申请者的职称。项目申请者承担科研项目的经历以及一些其他信号。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只有一种信号具有分离条件,有的参与人对信号的敏感程度不同,即依据此信号能将不同类型的代理人准确地区分开,这种信号具有传递信息,并能对决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和保证。
2。2政治创租和抽租
政治创租“是指科研主管部门(包括一些项目评审专家)利用手中掌握的预算科研经费分配的权力,人为地创造租金,诱使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向他们行贿,从而增加自身的利益。抽租“是指科研主管部门故意提出某项会使某些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预算科研经费减少的政策作为威胁,迫使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割舍一部分利益与科研主管部门分享,从而使得科研主管部门放弃推行这项政策。因此,有不少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将争取科研项目称为跑项目“或跑经费“,使得一些低水平或不学无术的科研人员反而投机地取得更多的科研经费,出现了逆向选择――事前的机会主义行为。
3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的事后机会主义行为
科研项目下达之后,科研主管部门再次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这种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易引发道德风险“。假设科研人员工作的努力程度是可度量和观测的,则可以根据观测到的结果对科研人员实施绩效考核机,可以设计任意的强制合同“,迫使科研人员积极地完成科研成果。这样就不会存在道德风险“。
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度量是创造性的成果,一则无法对人脑内形成的或思考的东西进行度量,二则进行监督的成本极其高昂,因此,对科研人员的全面监督从技术和经济上都是行不通的。
当前科研领域存在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绩效考核机制。目前科研项目的财务验收,更多的是关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的政策性问题,不能对课题组所编制的预算方案进行合理评估,预算本身具有的激励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费预算的效果。在课题评估和结题的过程中,作为一个理性人,科研人员肯定是找利益相关者作为评审专家,这样极有可能影响项目的验收质量。此,科研人员的课题研究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对课题的成果性和创新性的关注降低。此时就出现了道德风险――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
4结论
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一个重要假定就是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机会主义使得交易的复杂性增加,且影响交易的效率。高校科研经费预算配置和使用中也不例外的出现了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使得高校科研经费的配置和使用变的复杂,影响了高校科研经费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期望对促进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提供理论帮助,有助于保障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10
高校科研经费中的预算机会主义行为及其优化研究
高校科研经费中的预算机會主义行为及其優化研究【242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