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性设计与整体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专业体育经过不断的改革,制定出的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能从事各种体育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专业复合型人才。但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高校专业体育所论文网培养出来的多数学生由于不具备扩展的知识技能,缺乏基本的能力素质,不能胜任这些岗位。调查发现,有80百分号以上的高校专业体育教师认为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人文素质匮乏。有72。3百分号的学生(46。5百分号的教师)认为在高校专业体育教育中,存在重知识。技术的传递甚于学生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以鲁东大学体育的两个专业――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对体育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设计,并紧紧围绕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并实施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需求。
1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本校体育近3年学生就业率(见表1)。该表显示出体育类本科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较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造成学生就业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就是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不合理。长期以来,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却很少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尤其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如实践教学观念陈旧,指导思想偏颇,认识不到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重理论,轻素质,重技术,轻能力;实践教学内容零散。随意。陈旧,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缺少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实践教学基地与平台少,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评价单一,不够科学;学生被动接受多,动手实践环节少,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差等等。
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体育类本科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更应具备从事体育工作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紧紧围绕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战略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表1鲁东大学体育2009年至2011年专业就业率统计
2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设计
2。1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设计
该创新性设计主要是针对本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课时分布来进行的,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要求。主干学科等没有作改变。
在新的学时分布中(如表2所示),理论课占总学时的65百分号,与原来相比减少了9百分号,减少的这些理论课时主要为专业必修。选修课及公共选修课,例如专业必修课中的体育心理学和学科基础课中的心理学,两者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因此,可以相应地减少其课时;像学科基础课中的运动生理学和运动保健学可以抽取部分理论课时分配给校外实践;像专业必修课中的体育史。运动训练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都可以相应地抽出部分学时分配给校外实践。在新的设计中理论课减少,理论实践课增加。增加的这部分理论实践并没有分配给外堂课,而是全部分配给了校外实践。其中教育实践增加了6周,毕业论文增加了2周,其它增加了2周。
通过对课时分布的改善,实践课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为毕业后能够顺利地踏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性设计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创新性设计与体育教育专业相类似,它们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要求。主干学科等均不作改变,唯一改变的就是课时这一环节,如表3所示。
社会体育学专业是面向社会大众体育,学生毕业后主要是进行社区体育健身指导以及从事俱乐部的健身工作。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也不容乐观。所以针对这一专业的特点我们在加大学生外堂课的同时也相应加大校外实践环节。另外在这里还要进行说明的是在专业实习中增加的两周主要用于学生的社区指导服务,以及进行社区运动会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3对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
20世纪末教育部曾推出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等重大举措,要求高校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并结合现在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大纲改革的实际情况来构建体育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也应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为此,我们对鲁东大学体育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做全面而细致的分析研究,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从而把握鲁东大学体育类本科专业改革的脉搏,为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课程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3。1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人才培养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而专业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各自不同的课程结构,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课程体系是高校专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它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文件。新形势下,我们优化课程体系计划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综合素养,同时应在教育。体育大类学科平台上奠定学生更为宽广的专业发展基础。
目前,各校的公共基础课一般都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鲁东大学体育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公共必修课的比重偏高且社会学方面的课程比例也较大。优化体育教学评价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民主性和发展性,最重要的是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3。2对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直接接触的材料,它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都最终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必须优化使之更具有可学习性,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在内容安排上,删减陈旧的教学内容,对应该保留的内容进行重新优化组合,要增设新的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应用性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学科前沿动态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在社会上的生存适应能力。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还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增强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使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新动向有机结合,提高课程与行业实践的适应度,建议要动态地看待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与改变,而不是静态被动地接受。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学生个体的先前经验相适合,符合学习的经验,丰富和细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
专项训练时间与教育实践安排要合理,要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学术活动。运动竞赛。社会实践,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各项创新成果。我们应该增加体育健康教育类课程,加强健康教育,增设体育保健。体育康复。运动处方等相关课程;关注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增设体育现代教育技术等新型课程;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各学校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开设个性发展自主选择课程,允许学生跨学科。专业选修,结合学生各专业特点,创设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特点的选择性必修课。
4小结
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作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应科学整合和有效发挥一切可利用的优势与资源,因人而异地加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体育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要进一步调整外堂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关系,凸显理论学习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指导作用,同时提高学生教育实践学习能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中,我们思路要清晰,遵循既要重视其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重视其内容的实用性;既要结合体育的实际,又要结合教育的实际;既要重视技术。技能学习,又要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指导思想,始终围绕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们认为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性设计与整体优化的目标应该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满足时代需求为导向,以科学重组为手段,建立起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功能更优的。体系结构合理的。内容完备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性设计与整体优化
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性设计与整体優化【347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