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创业园孵化力的界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0)03―0084―03
为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社会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内许多高校建立了学生创业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论文网场租减免。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吸引了大批青年学生入驻创业。但由于国内学生创业园的建设起步较晚,目前仅能发挥场地出租和企业集聚的作用,学生创业园的人才孵化能力和社会辐射能力还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创业园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特点及优势企业之间联系不强,关联度不高,孵化能力趋弱,这使得学生创业园生产与育人效应不明显。本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高校学生创业园孵化力概念,提出了提升学生创业园孵化力的有效路径,对制定科学的学生创业园扶持政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综述
Smilor等(1986)提出大学生创业园必须是实体机构或提供空间开始。Hergert(1987)认为高校学生创业园的建设中必须有自身的发展战略,要时刻分析创业活动中有可能带来的风险。Robinson(1991)认为创业园建设目前最大的挑战为缺乏完整的理论基础及其建立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在中国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国内学者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马海超(2009)通过对S大学的实证研究,提出大学生创业园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具有场所供给。智力支持。实践平台三大优势。陈松源等(2006)提出高校创办学生创业园是职业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学生创业园的发展应走出条简易可行。突出培养能力的新路子。何勇(2008)认为对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战略目标。形态。方针和措施等战略问题的认识不同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战略模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应以培养创业创新人才“为战略目标,以市场拉动型为主导,坚持全真与仿真的结合方式。王晓华(2009)通过对杭州职业技术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创办的学生创业园的模式从特点。效果。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这种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的高职学生创业模式是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和培养高职教育创新人才的一种崭新人才培养模式。何伏林(2006)。骆光林(2007)提出了全真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创业园建设模式,即学生必须按照国家工商。税务有关规定进行注册登记,所创办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依法纳税,优胜劣汰,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刘晖等(2009)从创办大学生创业园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企业参与创业园建设的产学研“校企合作模式。
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学生创业园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不少学者高度认同与周边区域经济体相结合。全真和仿真相结合的学生创业园建设模式,但对于如何去结合的研究还缺少更为深入的探讨。(2)国内外关于高校学生创业园建设的经验研究较多,鲜有发现对高校学生创业园建设的核心问题――创业孵化力的理论研究成果,这对于高校学生创业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孵化能力是极为不利的。(3)尽管大多学者都提出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创业园建设的重要因素,但如何与社会环境的各种要素进行互动发展少有提及。上述研究不足,本研究协同学理论,对高校学生创业园孵化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高校学生创业园与社会环境的协同行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双方共同发展的协同演进机制,以此来提升高校学生创业园的孵化力。
二。高校学生创业园孵化力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高校学生创业园孵化力及其构成要素
综合国内外关于孵化器孵化力概念的研究文献,结合高校学生创业园的特点,本研究认为高校学生创业园孵化力是指通过培育和孵化学生创业项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础服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管理与发展能力等,是学生创业园自我孵化能力和对在孵企业的孵化能力的总称。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孵化新创企业的能力,主要包括创业园提供软硬环境。信息。管理等各种服务能力。二是创业园自我孵化的能力,即创业园在孵化新创企业的同时,相应提升自身孵化的能力。主要包括创业园规模的扩张。创业园团队管理水平的提升。创业园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见图1)
(二)高校学生创业园孵化力的影响因素
Gartner(1985)在对创业企业初始架构进行研究时,强调以个人。环境。组织。与流程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创业绩效。Hill(1998)认为推动学生创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学校领导者的支持。教育者需要有在此领域的研究等。David Keith(2005)也赞同这一观点,提出学校领导者在学校发展有关创业园建设的新政策上具有关键作用。Lee Tsang(2001)社会网络的观点认为,学生创业园的成长与社会网络有关,社会网络是学生创业园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途径。Barney(1991)认为内部治理结构(包括经营模式等)是影响创业绩效的重要因素。Poon Ainuddin(2006)认为创业园举办方领导和园区管理负责人的人格特质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影响。Hoffman和Hegarty(2003)关于社会文化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表明,社会上的创新创业文化会影响学生创业园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意愿和行为,并会直接影响创业园管理人员的决策模式偏好。在国外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国内学者对部分影响因素做了重点研究。蔡莉等(2007)对创业环境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讨,提出科技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政策法规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影响新创企业的运行绩效。罗公利等(2006)认为创业人才的开发力度和对在孵企业员工的培训是影响孵化器孵化力的重要因素。周寄中等(2000)描述了创业企业孵化的周期和一般性动态过程,认为创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周边社会环境提供多种资源和协同要素资源。张晓凌(2006)指出大学生创业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及对入孵企业提供的融资咨询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是促使新创企业顺利通过初创期的重要手段。此外,大学生创业园的管理团队是学生创业园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能否从众多的创新机会和创新环节中遴选出适合创业企业特点的创新方案,以及服务园区创业企业的能力如何也影响着创业企业的成功孵化。
国内外学者的上述研究,本研究提出影响高校学生创业园孵化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内部因素包括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外部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和外部社会相关支持系统(见图2)。
三。提升高校学生创业园孵化力的实施举措
(一)着力推进学生创业园硬件条件建设
当前,尽管高等学校为促进大学生创业建设了学生创业园,配备了学生创业所需的基本硬件条件,但大多数日常办公设备(如电脑。空调。打印机。办公桌椅。文件柜等)均需学生自行购买,由于受到创办资金不足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创业企业办公条件简陋。网络通讯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学生创业的需要,限制了学生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高校应加快推进大学生创业园硬件条件建设,采取一次性配备,有偿使用办法,即按照学生创业企业的要求,配备必要的办公用具,适当收取使用租金。同时可以考虑在园区内建立办公设备共享机制,由学校出资,购置一些提供学生创业企业可以共同使用的办公设备如传真机。复印机和办公设施如共用接待室。共用会议室。多媒体演示设备等,降低学生创业企业的初创成本。
(二)切实加强学生创业园软件条件建设
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创业园建设,要将学生创业园建设提高到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列入一把手工程。要加快改革传统的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以大学生创业园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重点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特征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学生创业园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创业园的组织架构,研究构建与产学研全程合作相适应和从形式到内容保证工学结合顺利实施的管理扁平化组织结构,积极营造激励学生创业行为的组织文化。同时要不断提高创业园管理团队的管理与服务能力,增强管理人员在创业机会识别。企业创办手续办理。各类科技项目申报。企业技术人才招聘。法律财会业务咨询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创业园孵化企业的水平。
(三)构建与周边社会网络协同发展机制
高校学生创业园的发展仅仅依靠各种创新要素的堆砌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形成一个区域创新网络体系,使各种创新要素能在网络中有机合作。协调发展。因此,根据当前学生创业园建设的实际,周边企业。中介机构这三个基本行为主体构成的,良好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和社会资本支持为运作大背景的协同发展机制,通过行为主体间的资源共享和通力合作,提高学生创业园的孵化能力。
(四)出台促进学生创业园发展的扶持政策
政府。高校要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出台促进学生创业园发展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要适当放宽学生创业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学生创业的绿色通道“;通过财政出资。社会捐助等方式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用于给予大学生创业企业小额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融资支持;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扶持初创期的学生创业企业,激发学生创业者开办新创企业的积极性。高等院校要给予学生创业企业租金优惠,并根据园区内创业企业吸纳就业的情况,给予一定期限的房租补贴;在创业师资培养。创业课时津贴标准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高校学生创业园孵化力的界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學生创业园孵化力的界定及影响因素研究【347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