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8-004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8-022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颁布实施,对高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其在观念。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不断深化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的新需要。这一工程是自上而下运行的,承担这一任务的是高校本身。但其自觉性和主体性如何,对教学功能的认识又如何等问题,直接决定着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实施的成效。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是有效解决当前高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矛盾之首要前提。本文以高校思政理论课为例,旨在说明有效的教学改革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教学方法看教改
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专题“为例,传统的讲授方法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国内外环境分析切人。这样的开场白虽面面俱到,但却显得苍白且缺乏人情味。要让九零后的学生明白他们还未出生的二十多年前的历史是不容易的,那么,又如何让他们理解党和国家在那样的背景下做出抉择的原因呢?我选择从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偷渡事件讲起,点题后直接引入纪录片南粤纪事“之黑潮:三十年逃港风波纪事“。之所以选择这部短片是因为讲的是宝安县的历史,作为同省人,很容易拉近年轻学子的心理距离。加之,片中人物的命运在历史洪流中沉浮,情节引人人胜,主人公的所思所感更是发人深省。视频播放结束后,摆出问题。在学生回答完毕后,给出当年在听完县领导汇报后的讲话。通过对比,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分析出:偷渡问题的产生不是靠部队围堵就可以解决的。生活过不下去,人民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偷渡。因此,只有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偷渡问题。之后,让学生总结:20世纪70年代末,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以及怎样改革和开放?将宏观的社会背景与普通人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讲,会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学生身临其境听故事的同时,会换位思考,以便深刻领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将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是多么不易,又多么坚定。在此基础上抛出十八大以来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专题“为例。用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引入,与学生一起分析韩剧在中国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热播的原因,并以此导人新课。在阐述完基本知识点后布置角色扮演“作业。设计角色扮演“环节要达成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1)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2)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及参与的意识;(3)锻炼学生的说话之道“。的中学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地听讲和记忆,但高校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辩证思维。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除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式教学之外,还需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在他们准备和执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以上这些能力。理不辩不明,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社会问题,并找到可操作的解决路径。因此,高校教改应首先结合教材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创新。
二。从高校课堂看教改
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既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决定着改革能否在课堂中深根发芽。教改要持续深入地完成,需在教学中注重以下两点:
(一)重视导课
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内容。虽然在一堂课中只占很少时间,但它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一些学生对课程的重视不够,很少产生主动预习的行为。重视导课环节,旨在解决学生没有预习的缺憾。好的导课是一门艺术,它如同桥梁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同一台戏剧的序幕,开启之后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
在讲授中,应有效地运用创设情境式导课和设置疑问式导课。备课时,根据章节内容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如同亲身置于某种特定的场景中,从而深入体验教材所讲之内涵。学生在导课中积蓄的情感会逐渐转化为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让学生参与课堂
高校理论课的深度不容怀疑,但难免遇到曲高和寡的尴尬。加之很多同学本身在思想上对理论课就缺乏重视,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不过好在那些用脚投票的学生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简单好玩的课程。因此,教师应不断调整课程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设计相关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分享结论产生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最大阻力,不仅仅是学生的主观意愿,更多的是教师的角色定位。高校教师应有意识地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以经典案例导入课程内容,抛出问题,营造出良好的接纳氛围,广泛接受学生的奇思妙想,并鼓励其批判精神。一个人善不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其是否具有创造能力的尺度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最重要的是促使其养成主动思考和提问的习惯。教师应引导并鼓励学生不囿于现成的答案,多角度地提出假设,独立分析,勇于质疑。哪怕学生的问题不合常理,也不要指责和批评,应循循善诱,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学科思想发展的脉络,以提高其创造性思维。三。从师生关系看教改
(一)调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维护和谐的教学环境,需要调控师生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直接提醒。及时转换。语调变换。幽默调节。鼓励激励。教学不仅仅包括传授学生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其各项素质,使其获得全面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对此,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首先,增加课堂吸引力,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课堂气氛好坏,学生喜不喜欢听讲,与教师讲的好坏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不断丰富授课内容。其次,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应与学生保持沟通,密切留意他们的生活世界以及所关心的话题,要对社会发展的现状。科技水平等有深刻的认识,能够灵活地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案例。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选取的案例要有所差异。再次,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因兴趣导向和成就动机不同,导致其在听讲过程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教师应抱着宽容和理解的心态,运用积极的隐性台词,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激励,对反应欠佳的学生给予引导。
(二)以同理心获得学生的认可
传统的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说教,这样很难使学生信服且内化于心。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面部署推进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任务时,重申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源自新华网)的明确要求。前两个进“很好操作,但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头脑“则十分不易。九零后的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加之互联网时代下,他们有更多渠道接触到中国社会的负面消息及其不实报道。如何让他们坚定信心,明辨是非?如何让他们把对理论体系的理解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不着痕迹的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习惯施加影响,以弥补当前理论课教学雷声大雨点小,动作大但收效甚微的尴尬。
教改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信任。愉悦的良好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使教学节奏张弛有度。活泼有序。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长,获得成就感,可能这比仅仅获得书本知识更有意义。教无定法,教改的思考和探索还在继续。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探索
高校思政理论課教學改革的反思与探索【309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