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网站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关系刍议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238-02
最早关注网络思政教育的学术论文出现在1999年。此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研究成果相继发表或出版。研究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问题论文网意识浓厚。理论色彩淡薄――重实践探索,轻基础理论研究;重具体问题的解决,轻对宏观全局的把握。首先,从研究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论文看到了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创新措施和方法。但对互联网催生的新型社会形态给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带来的冲击,网络环境下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规律的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差异,网络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如何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有效衔接等诸多问题;则缺乏全面。深刻和系统的分析和把握。其次,从研究队伍来看,近年来,活跃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前沿的主体不少是高校政工人员,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或者说授课教师,却关注和研究得不够。本文旨在分析校思政课网站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系,探讨网络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大影响,并对如何搞好网络思政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一。思政课网站与思政教育对象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搞清对象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不仅在现实世界有个我“,在虚拟世界也有个我“。一直以来传统思政教育研究关注的是现实世界的我“,培养和塑造的也是现实世界的我“[1]。由于大学生虚拟世界的我“,这种现象产生没多久,所以学界同仁研究很不够,对它培养和塑造的经验和理论都很缺乏。虚实共生“的大学生,他们接受思政教育内容和信息的心理规律和特点是什么?他们和之前的大学生在信息认知方面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思政课网站如何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学习的网上家园“,让大学生愿意主动去围观网站,甚至栖息“在网站?因此必须专门研究网络思政教育的学生要素。通过他们在网站上的学习行为和事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探索出他们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学习动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思政教育走近学生。贴近学生,才能做到入心。入脑。
二。思政课网站与思政教育目的观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思政教育目的早有界定,这种界定是针对现实世界学生的我“而确立的。但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也有一个我“,已有教育目的应该同化和顺应这个我“,变革成新的教育目的。新教育目的要包含:大学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等。因此必须专门研究网络思政教育的教育目的要素。思政课网站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教育目的构成,另一方面又要落实教育目的,培养网络时代的合格人才。思政课网站要成为实践的基地,也要成为理论探究的基地,用始终贯彻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三。思政课网站与思政教育内容
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的变化,必然导致课程内容的变化。一方面,伴随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思政课教育内容自身需新陈代谢。另一方面,针对虚拟世界学生的客观存在,创新符合他们需求和发展的课程内容是重中之重。课程内容的创新将依据经典课程开发模式――泰勒理论来开展;即网络思政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回答以下四个问题:为什么教(或学)?教(或学)什么?怎么教(或学)?如何评价教(或学)的效果?课程内容将涉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知识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知识体系等。因此必须专门研究网络思政教育内容要素。思政课网站成为思政教育内容传承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同时也是思政教育内容建设的载体和平台。因为思政课网站可以聚合思政课教师智慧,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来设计开发和创新教育内容。
四。思政课网站与思政教育方式
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教育内容的变化必然传导到教育方式上来并随之变化。另一方面,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思政教育当中来,也必然引发教育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因此网络时代的思政教育方式要因时而变。多媒体教学存在什么规律,如何结合思政教育的学科性质扬长避短?网络教学存在什么原则,如何结合思政教育的学科性质实现双赢?如何有效组织思政教育在线考试,在线答疑和在线教学等等,思政课网站既是教学土壤“,也是科研土壤“,要探讨出合适的若干教育方式。因此必须专门研究网络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要素。必须创新教育方式才能适应思政教育的新对象。新内容,而这些教育方式不仅表现在课堂45钟,还包括课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包括在线的。多媒体化各种教学组织和管理形式。
五。思政课网站与思政教育评价
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事关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教师教学行为和结果以及教育质量和水平等的评判。思政教育评价涉及:评学生。评老师。评教学等。先前的评价是通过填写有关表格来实现的,有了网络,思政课网站将从网上评学“评师“评教“等方面来开展,能方便实现对学生全员。教师全员。教学全程等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等。由于采用数据库技术能便捷高效地把思政教育全过程的学生。教师。教学有关情况记录下来,能形成针对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电子评价档案,电子档案将如实地记录其学习。教学的发展历程,能形成对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每门课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网络的评价系统将改变现有高校迎接上级教学检查和评估时,临时整理资料甚至编造资料的乱象,它能把整理。归档和存档工作放在平时通过网上来实现,从而省去现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并端正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因此必须专门研究网络思政教育的评价要素。六。思政课网站与思政教育教师
教师要在网络上开展思政教育,首先自己要学会使用网络,并知道如何实现网络技术和思政教育的整合。教师们应该掌握:信息化教育理论;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信息化教学模式知识和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等。应该说网络思政教育给授课教师提出了不少新要求甚至新挑战,教师必须适应和驾驭这种变革,成为网络时代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因此必须专门研究网络思政教育的教师要素。通过思政课网站实践探索和研究,摸索和总结出网络思政教育中任课教师素养构成。知识体系以及培训体系。尤其是培训体系的构建事关网络思政教育能否顺利实施。一些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比较缺乏的同时,教学。科研任务又比较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实效。便利的培训体系才能让任课教师们快速适应和胜任思政教育新常态。
七。网络思政教育和传统思政教育衔接
一方面,传统思政教育在现实中学生能深受老师的耳濡目染,老师能直接感受学生状态和行为,建立积极反馈,建立师生若干情感联系和关系,它除了能实现言传“,更能做到身教“。因此传统思政教育的优势和特性是不可或缺的[2]。另一方面,网络教育具有资源共享性。不限时空性。多向互动性等特点,高校必须把握网络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积极探索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从而开创思政教育的新局面。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层次。对象。领域和教育目的上有时可以大致分工,有时可以互有交叉。我们应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必须全面而深入地探讨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如何做到共存与互补?也就是要解决网络思政教育和传统思政教育衔接问题。必须专门研究网络思政教育对传统思政教育的继承和扬弃,构建思政教育新常态。
八。结语
2015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规模为6。18亿人,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百分号。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百分号。90后的大学生都已是伴随网络长大的一代。当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对象正是90后学生,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成为工作的必然,无法逃避只能勇敢直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在网络世界也依旧存在甚至更加严重,而且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对大学生的和平演变“更倾向通过互联网来开展,因此在网络上给大学生免疫和平演变“,是当下和未来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2014年2月27日总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3]高校思政课网站一方面要占领网络阵地,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形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城“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高校思政课网站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关系刍议
高校思政課网站和大學生思政教育關系刍议【352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