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高校校园微公益困境的分析与破解【2015字】

时间:2023-02-09 12:21来源:毕业论文
高校校园微公益困境的分析与破解【2015字】

高校校园微公益困境的分析与破解

高校校园微公益突破了传统大公益“捐款捐物的樊篱,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讲究贴合实际,合理可行,使每位同学在举


高校校园微公益困境的分析与破解

高校校园微公益突破了传统大公益“捐款捐物的樊篱,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讲究贴合实际,合理可行,使每位同学在举手之劳,片刻之间,都能成就点滴善行。这既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又可让大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社会,可谓一举多得。然而,尽管目前高校校园微公益如火论文网如荼。蓬勃发展,但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它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有许多问题亟待规范和解决。

一。高校校园微公益“面临的困境

(一)参与人员流动频繁,传承发展成大问题

校园微公益实践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即参与人员流动频繁。由于不存在必须行善的压力,导致每位同学的行善都带有极大的随意性,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则不必勉强。另外,沉重的学业压力也导致大学生参与微公益活动可能是短暂的。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校园微公益常态化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即为传承问题。传承不好会导致活动缺乏连续性,不利于高校微公益服务的长远发展。

(二)创新突破途径难寻,推广效果不够理想

变则活,不变则死“,创新是校园微公益组织良性发展的源头活水。校园微公益活动的形式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否则大学生极易产生审美疲劳。但是,受限于青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尚不完善。资源运作不太专业。活动范围不够宽广等因素,校园微公益的创新和推广有些步履维艰。

(三)公益专业知识欠缺,运作团队不够专业

高校微公益组织的管理者和参与者多是兼职或志愿者,在公益领域专业知识欠缺,在财务管理。资源运作。媒体运营等方面也缺乏专业知识,在具体项目的开展上也不具备专业知识。缺乏专业处理方法。上述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将严重制约高校微公益组织的发展壮大。

(四)外部立法严重滞后,内部缺乏规范指引

就外部环境而言,公益慈善领域立法工作严重滞后,导致高校微公益组织在法律上缺乏相应支持,容易遇到障碍和困难。就内部管理而言,部分高校的微公益组织缺乏清晰合理的管理规范,在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项目运作流程等方面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导致内部管理松散。效率低下。甚至还存在家长式作风和一言堂现象,造成民主的缺乏和组织的僵死。

二。高校校园微公益持续发展之路

为实现高校微公益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信息透明开放,提升社会公信力

慈善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公信力的强弱是根本保障。因此,高校微公益组织必须做到公开。透明。规范,打消人们心中的疑虑。首先,要加强财务透明度建设,制定严格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财务信息并主动接受监督。其次,在项目运作上也要做到公开透明。项目从开始。实施至完成,每个阶段都应及时向外界披露信息。此外,当质疑声起时,应快速回应,及时给予合理解释,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合理的方式打消大家心中的顾虑。

(二)加强自身管理,打造品牌工程

高校微公益组织要加强自身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搞好内部文化建设,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打造微公益服务的品牌工程。通过开展各种切实有效的活动,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在奉献爱心中收获感动,在实践爱心中学会担当。

(三)完善保障机制,支持健康发展

首先,高校应成立相关机构对校园微公益组织进行指导,使其有所依靠;其次,高校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经济保障;最后,高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从微公益“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四)出台相关法律,建立监督机制

一方面,要从法律层面对公益事业的发展和运行进行原则性规定,使高校微公益组织能够依法开展公益活动,平等参与社会竞争,获得应有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可通过校方监管。组织自律。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和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对高校微公益组织的财务情况。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监督,以便有效规范高校微公益组织的行为,提升其社会公信力。

(五)寻求外力支持,加强交流合作

1。加强和政府的交流。大学生尚未踏上社会,缺乏相应的社会资源。如能在开展活动,特别是到边远地区支教帮扶时,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将有助于活动事半功倍地开展。因此,高校微公益组织应积极寻求政府支援,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

2。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虽然二者追求目标不同,但依然合则两利。合则双赢。对微公益组织而言,通过与企业合作,可获取公益项目所需的资金。物品和信息等资源,也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公信力。知名度。而企业也乐于同公益组织进行合作,以改变人们对企业唯利是图的偏见,塑造良好企业形象。

3。寻求媒体的支持。高校微公益组织应学会借力“,通过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来获取社会支持。开发公众资源,增强自身影响力。另外,还可借助网络媒体的呼吁,直接或间接地得到社会各方所提供的道义。行政。经济等多方面援助。同时,媒体也可通过对微公益的报道,凸显其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展现其亲民的一面。因此,二者互相吸引。互取所需,可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高校校园微公益困境的分析与破解

高校校园微公益困境的分析与破解【201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58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