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校多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过去精英教育时期专业设置过细。学科综合能力不强的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时代需要了。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合并办综合大学就理所当然地被摆上议事日程。于是,由政府主导,对学科传统有关联的尤其是属于互补性的高校进行了论文网整合。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
本文通过实际工作经验出发,以现行一校多区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一校多区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与特点,思考在一校多区模式下的教育困境,探求一校多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对策。
?S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加,很多高校都进行了扩招。因此形成了,很多高校都承载着一校多区的办学实践局面。一校多区与单一校区相比,弥补了教育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也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在由于思想和历史的原因,教育工作者把大学理解为和其他社会组织性质一样的组织,依然处于用行政方式管理的思维之中。但是由于的大学教育目前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原有的管理理念应当作出一些改变。大学培育各种各样的人才,只作为人才的输出口,其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对大学教育的管理体制。一校多区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一些有多个校区的高校无论是在数量和办学规模质量上与单一校区相比,质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迫切的找到一个合适的,管理思路和管理办法对整个高校的教育工作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一校多区模式发展以及学生教育管理
(一)一校多区模式形成
现代社会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对精英的需求增高,因此对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受教育的人数飞速增长,接受教育的需要不断膨胀,导致高校教育有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因此出现了教育发发展的高峰时期。一校多区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一校多区模式的特点
1。校区数量增多。校区空间加大
大规模合并之后,新形成的大学多是一校多区的高校,一般来说,参加合并的大学越多,合并后的大学拥有的校区也就越多;由于合并,各个校区之间在地理位置上都相隔一定距离,有的甚至相距较远。但是可供活动的空间则增加。
2。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师生人数增长
随着学校的校区增多,不管是教职工还是学生数量都会随着学校的合并以及校区的新建而大幅度增加。例如国立武汉大学现有三千余名正副教授,在校学生有四万多人。
3。学科综合化,数量增加
高校经过合并后,在学科数量上得到了丰富尤其是一些实力强,综合门类比较多的大学合并之后,学科数量就会更加的丰富。
4。校区文化的多样性
高校在合并之前都有各自的独特的校园文化。虽然学校的合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校园文化的融合则存在的一定的难度。校园文化差异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一校多区模式下的学生教育管理
由于一校多区,增大了管理规模,与单一校区的管理模式不同,因此不能沿用单一校区的管理经验。一般的管理模式有分派机构管理,独立管理等。分派机构管理是指学校的教育管理系统对各校区进行统一的管理。有本部分派各个职能部门到分支机构组成各个校区管理队伍,不同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都有自己的职能分工。如:南京大学。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在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受到校区地理位置的限制,经常造成责任主体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并且学生工作具有实效性和突发性的工作特点,在该管理体制下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在实时性方面得不到满足。一旦学生出现突发性事件,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工作人员的帮助和指导。独立管理是指高校在各个校区有自己的独立的学生教育管理系统。这一套管理办法并不是学校管理部门派分支机构进驻,而是同时拥有多个独立运行的机构,并且在人力财力上的是用于学校的职能部门,没有任何的直属关系。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南京的各个校区有独立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机构设置,南航并没有把本部的机构延伸到其他的校区。
二。一校多区模式下,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高校的扩招是大学产生多个校区产生的重要之一。例如浙江大学在两千零二年到两千零三年的一年之内扩招将近一万人。在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高校职工的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人员结构依然不够好,学生的教育管理队伍资质明显不够。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与学生之间的比例应该为1:120左右,然而有些高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400,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管理不到位。在各个校区之间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大多数采用值班制度,学生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体现就是缺乏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高校需要从以人为本的科学角度出发,制定出一套科学可用的学生管理制度。
(二)教育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
很多高校通过开拓校区来拓展发展空间。但是不少校区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例如,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本部在长江以南地区,而新校区浦口校区在长江以北的地区。但是由于交通的不方便需要两个校区进行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的时候,往往会花费比较高的时间成本。更有甚者,异地办学的多校区大学在各个校区之间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很难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各个校区之间的学生很难对图书馆这一资源进行合理平等的共享和利用。不仅如此学校在对校区进行资源分配的时候,容易导致各个校区的资源匮乏。三。一校多区,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探析
一校多区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着问题,要改善目前的管理状况,必须解决管理中的明显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对教育管理理念认识不足
现阶段对于一校多区的管理模式还没有成熟,导致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仍然延续传统的方法,面对新形势,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并没有革新。旧的管理办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多样化发展,同时也获得了学生价值观和对是非的辨别能力。
(二)新校区文化建设面临困境
新校区文化建设面临困境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匮乏和文化传承的隔断性困难。校园文化活动的匮乏,指的是新校区建设开始阶段,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建设上,精神文化活动场地和内容相对缺少。在各种吃。住。行和学习的基本需要满足以后,入驻过程基本完成后,大家对精神生活。文化活动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文化娱乐设施缺乏,各类社团。艺术团队还有一个适应和建设的过程,校园文化活动相对匮乏,如何提高同学们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度就十分迫切。在新校区建设的第二阶段,这种矛盾与需求开始凸显。文化传承的隔断性困难。由于与老校区时空上的距离,历史名校的校风。学风传承存在隔断性的困难。由于跨地域。远距离办学,教学。管理和育人等方面都带来问题。还有,新校区建设之初,一般先满足学生住宿,教师大多住在校外,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相对较少,老师的思想观念。价值情感。审美导向难以真实直观地向学子传递,高年级师兄。师姐的言传身教相对较少,学生受到的熏陶较少,优良的文化传统难以产生联系和传承。
(三)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高效的基础设施主要有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运动场所等等。那有些学校在大力兴建新校区的时候却并没有配备相应足够的基础设施。比如泸州医,其新校区占地面积比较广,在扩招之后去生源也得到了应有的保障。然而泸州医新校区只有一个食堂。并且该食堂的一半区域处于未工作或者待利用的状态,并且其食堂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在2013年,该食堂先后发生了2次火灾。更为严重的是经常有外人进入学校作案,学校内部甚至会有命案发生,该校的学生安全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四。改善高校一校多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特色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的实践应该遵循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适当调节招生的数量,将重点放到招生与办学的质量上。深化教学改革,改良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在校园中建立严谨治学,精心育人的学风,增强学习的氛围。加强学校资源的建设,提升校园硬件措施配备,引进多种投资模式,改变只依靠政府注资的现状,提高学校的竞争力。用高质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创造能力,能够良好地融入社会,成为被社会需求的全方面人才。
改革是顺应社会发展做出的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的高等教育体制也是如此,现在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在知识背景下和面对教育国际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开始普及化,我们必须不断面对挑战,将文化教育与经济。政治发展相结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大旗,结合本国国情不断完善,更新观念深化变革。
(二)加强新校区文化环境建设
进一步加强新校区文化环境建设。环境育人是育人的重要一环,优美高雅的环境培养优雅高尚的大学生。新校区不仅要为师生配置现代化。功能完备的图书馆。体育馆。实验室等设施,更需要在绿化。园林。雕塑上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注重文化设施建设,校园墙体。走廊。橱窗。广播。校刊等要有反映校园文化的内容;加强文体活动场所。学生素质活动中心。科技创新活动中心等设施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思辨的场所。同时需要进一步丰富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应加强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理工类院校增加一定的人文素质类讲座,文科类院校增加一定的自然科学类讲座,让大?W生在交流中聆听智慧,探索真知。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用音乐艺术陶冶师生情操;各类组织应善于将学校的典型。蕴含文化内涵的人和事通过各类活动或宣传,传递到教育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资源,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让同学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升华人格。
高校一校多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
高校一校多区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索【3871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