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生常见的异常心理及应对策略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论文网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心理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艺术生以其专业的特殊性和自身鲜明的个性成为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是高校里更尤为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艺术生的个性特点
1。专业技能相对扎实,文化基础普遍薄弱
普通高校中的艺术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出于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从小接受专业学习和训练,专业技能扎实,但由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课学习上,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另一种完全是曲线上大学“,自身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眼看高考无望便把报考艺术类专业作为上大学的捷径“,找到专业教师突击学习一段时间专业课应付高考,这类学生专业技能与前者比较相差甚远。艺术生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学习,导致他们文化基础薄弱。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窄。思想肤浅。思辨性差等。
2。思想活跃,理想信念淡薄
艺术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标新立异,但又缺乏深度和理性思考,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逃避党团培训课,甚至完全排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义哲学等公共必修课程,导致理想信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世俗化从而偏离正常轨道。
3。自我意识突出,集体主义精神淡漠
艺术生的专业特殊性和学科特色决定了他们要有自己的个性,所以艺术生普遍存在重个性。轻共性,重自我。轻他人,重个人。轻集体的个人主义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导致他们存在组织纪律性差。生活作风?猩?。时间观念不强。排斥纪律道德教育等诸多问题。
4。思维敏感,感情丰富,心理素质偏低
艺术生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情感丰富,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他们善于用生动鲜明直观的形象思维去理解和表现客观世界,热衷求新。求异。求变,但考虑问题过于感性,忽视现实基础。艺术生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外界干扰,自尊心强,容易走极端,造成心理问题。
二。高校艺术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1。艺术生自身特殊性引发的厌学心理
(1)文化基础薄弱导致的抵触型“心理厌学。艺术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他们更注重或乐于接受专业课学习,而忽视甚至排斥公共基础课学习。升入大学后,除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外,文化基础课。公共必修课等仍然是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尤其是大学英语,使用和其他普通本科生相同的英语教材,同样面临与学位相挂钩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让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的艺术生倍感压力。英语成绩愈是不佳,就愈是有畏难情绪,就愈是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其他公共课程学习亦然。于是出现了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甚至干脆旷课。逃课等厌学行为。越是逃避学习带来的苦恼,越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考试挂科。重修,甚至留级或辍学。
(2)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造成的失落型“心理厌学。艺术生虽然文化基础薄弱,但专业技能相对扎实,但也正因为如此,让很多艺术生在高考时与心中理想大学失之交臂。例如,以学生的专业课成绩完全可以考取国内一流艺术院校,但由于文化课成绩不够最终只能被二类本科院校录取。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带来的失落感导致学生入学后不能很快适应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认为校园环境不尽如人意,周围同学都不如自己专业能力强,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太差,教学方式老套无新意,艺术教学设施陈旧落伍,难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也无法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他们不愿与周围同学交流,抵触学习,拒绝向专业老师请教,这让本来就个性十足的艺术生显得更加格格不入,也是为什么有些学生高分入学却考试挂科甚至休学的原因。
(3)优越的家庭条件带来的无忧型“心理厌学。艺术类是一个投资大。回报率高的热门专业,艺术生一般需要经济较好的家庭条件来承担。很多学生从小养成了安于享受。逃避挑战的性格,考入大学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枯燥单调的学习无法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稳定的经济保障让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有资本不必苦读,对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过分地依赖家庭。这些都给厌学情绪的滋长提供了条件,最终导致优越却无法卓越。
(4)专业功底缺失导致的逃避型“心理厌学。逃避型“心理厌学现象主要集中在曲线上大学“的艺术生中。艺术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扎实的专业功底是基础,而曲线上大学“的艺术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专业课也是临时抱佛脚“的结果,其水平可见一斑,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专业学习也并非当初想象的所学非所用。由于专业底子差,专业学习前后衔接不紧密,导致学习吃力,跟不上老师讲课节拍,与同学之间学习距离拉大,水平相差甚远。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积极进取,久而久之选择逃避来回避现实的无措,逐步产生厌学心理。
(5)面临就业压力产生的事业型“心理厌学。近年来出现的社会分配不公。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社会地位下降等问题对在校大学生冲击很大,部分学生认知心理失衡,学生群体中关于读书是否有用“的讨论思潮仍然存在。[1]前文提到艺术类是一个投资大。回报率高的热门专业,再加上艺术生自身思维活跃,社会实践能力强,面对经济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他们纷纷提前进入社会,或打工或兼职或创业,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无可厚非,但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部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社会上知识贬值“。挣钱才是硬道理“等不良观念的影响,生活的重心逐渐由学习转向事业“,时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多地向事业“倾斜。他们认为实践才是工作的重要保证“现在经营‘事业’是为今后顺利就业做准备“,久而久之学习反倒成了副业,学习兴趣消失殆尽。
2。艺术生中的贫困生存在着封闭自卑心理
当前高校学生中贫富差距悬殊。两极分化的现象在艺术生中表现尤为明显,艺术生中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但也不乏来自边远地区。家境贫困的寒门学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差悬殊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1)行为表现上的封闭心理。艺术类贫困生初入大学后,他们发现自己不仅在经济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巨大差距,在艺术修养。活动能力。社交能力。知识面。整体素质等方面更是与之相差甚远,为此他们害怕受到歧视,就封闭自我,不愿与人交流和接触,生活学习独来独往,导致同学也与他们保持距离,不敢与其交往,结果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孤独痛苦。
(2)思想情感上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高校贫困生突出的首要问题。艺术类贫困生家境贫寒的现实与周围同学中普遍存在的超前消费和攀比心理的反差,更加剧了他们的自卑心理,表现为敏感多疑,易受暗示,甚至出现自我认知上的偏差,怀疑。否定自我。由于艺术生思想比较敏感,自我意识较强,有些人因为自卑而变得?^度自尊。自卑心和自尊感是贫困生的一对心理矛盾,自尊感越强,自卑心就越强,越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3。艺术生因为爱情产生的极端盲目心理
大学里学生恋爱的现象经历了禁锢到放开的过程,而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婚姻法的修改,大学生恋爱成了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恋爱也让为数不少的大学生认为是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性心理的成熟,对爱情的欲望与追求,自然会在大学生的内心萌动。艺术生感性的认知特征,崇尚自由的艺术创作需要以及艺术专业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更是为艺术生追求爱情提供了天然的土壤。[2]因此艺术生对爱情的追求似乎成了顺其自然的事情,爱情也成了高校艺术生不可缺少的情感粮食“。但由此而来的问题也不少:
(1)感性的恋爱容易造成失落心理和极端情绪。艺术生考虑问题过于感性,往往缺乏深度和理性思考,盲目追求爱情,不能理智地付出或合理地接纳。这样的爱情缺乏最基本的情感基础,很容易造成混乱。随便。不负责任的爱情的出现,更容易导致感情轻易破裂,期望得不到实现引发诸多情感问题,造成个人的失落心理和极端情绪。
(2)强烈的自负感形成恋爱中的理想主义。自负是艺术生中表现出的一种群体特征,即注重个体价值实现和崇尚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对自身评价容易脱离客观实际,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和周围环境的认可。这种渴望认同的心理最容易形成理想主义恋爱观,一旦恋爱关系被迫终止,容易导致走向极端。
(3)丰富的情感在恋爱中是把双刃剑“。艺术生情感丰富却又敏感,乐于接受新事物却又耐挫能力差,一旦失恋或者由于自身原因难以找到另一半“的学生,在恋爱成风的氛围中会觉得更加孤单痛苦,随之而来的失落。空虚。寂寞的心理更容易引发极端行为问题。
4。艺术生面临严峻就业形势产生的焦虑消极心理
艺术类虽然是一个回报率高的热门专业,但是由于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狭窄,主要集中在企业,尤其是私企,而不是机关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地域范围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也是一个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单纯从就业的角度让艺术生去报考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显然没有说服力,而且这也不符合发挥人才最大作用的市场规律。由于艺术专业学习的高投入,必然导致学生期望高回报,但由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艺术生专业水平过硬,实践经验丰富,还要求毕业生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等,导致个人期望值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就业择业中的焦虑消极心理和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5。艺术生渲染专业需求过度导致的网络依赖“心理
网络依赖“(InternetDependence)是借用于临床医学上的药物依赖机理,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上网冲动的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3]网络依赖现象在高校大学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艺术生中的艺术设计。动漫传媒。装饰装潢专业的学生表现尤为严重。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需求,电脑成为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互联网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媒介,无论是构思。设计。制图及后期图片处理。提交作业等等都离不开网络的技术支撑,换句话说,网络成为他们如影随形的课程帮手和专业学习手段。为了满足专业需求,几乎人人配备了电脑,链接了互联网,网络就开始无时无刻不充斥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都知道网络是把双刃剑“,艺术生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强烈,渴望成才的需要让网络为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艺术生又想象丰富,好奇心强,信息快。内容新而又虚拟的网络世界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好奇心,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在专业和心理双重需求下,伴随着时间渐生了网络依赖心理“,甚至心理满足超过专业需求,导致沉溺网络不可自拔,更有甚者反倒因此耽误了学习,荒废了学业。
三。高校艺术生常见异常心理的应对策略
高校艺术生以其专业的特殊性和自身鲜明的个性,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呈现出多面性和复杂性,他们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帮助艺术生克服心理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而且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和高等教育职能的全面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教社政[2005]1号文件中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相结合“基本原则,即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方法,研究新措施,确保高校的稳定与和谐发展。1。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日或宣传周。心理剧场。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
2。坚持社会实践活动引导,营造健康成长良好氛围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化解矛盾,润物无声。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陶冶大学生高尚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发挥艺术生自身专业特长,培养专业情意,增强自信心,将所学专业融入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又能发现差距,查找不足,消除专业自负感,提升专业紧迫感,激发专业情趣。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既能克服厌学心理,又能加强学生思想情感上的交流,努力营造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3。做好心理辅导和咨询,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要特别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专业化建设,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咨询水平,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厌学心理,培养良好行为。
4。构建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做到防范于未然
认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发现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及时转介到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
5。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异常心理产生根源
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谈心活动,建立特殊关爱档案,帮助问题学生答疑释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解决来自经济。就业。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消除贫困生的封闭自卑心理,提高失恋学生的情感耐挫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学生的消极焦虑心理,戒除网瘾学生的网络依赖心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心集体,悦纳自己。善待他人。
高校艺术生常见的异常心理及应对策略
高校艺术生常见的异常心理及應對策略【582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