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旨在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的发展,通过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使学生成为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如果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不到音乐的美感,无法从音乐学习中得到美的愉悦感,无法通过音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那么音乐教论文网育将失去其作为社会基础的审美功能,失去它在审美教育中的价值。在当下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就出现了审美价值的偏差,音乐教学不再单纯体现其艺术功能,更多的参杂了社会性等其他元素,这种异化现象“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认识和态度,长远来说并不利于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
一。高校音乐教育价值取向现状
(一)重技能学习,忽视了音乐的人文内涵
学校之间为了生源的抢夺,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纷纷打出音乐特色牌“,以学校开展的音乐特色课程为招生噱头,给学生教授乐器技能,一时间音乐教室俨然成为了乐器培训班,把音乐教育视为一种单纯的技能教育,而忽略了音乐的人文内涵。所谓学习艺术应该是艺技双修,只有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技能学习,充分感受。理解音乐的内涵美,将技能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称之为音乐艺术,如果学习音乐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技能的展示,而缺乏一定的音乐修养,演奏出来的音乐也是缺乏灵魂,无法直击人们的心灵,沦为技能的展示“,而不能称之为艺术。
(二)把音乐教育等同于娱乐消遣活动
人们对音乐的观念认识还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认为音乐并非生活的必需品,充其量是一种兴趣爱好,把音乐视为生活的调味剂,娱乐消遣的活动之一,这种对音乐的看法是很肤浅的,人们应该对音乐学习有更深的认识也理解。高校音乐教育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技能,音乐学习所涉及的学科广而深,音乐课程的设置不仅包含音乐史。音乐创作。音乐批判等课堂内容,同时还会涉及到历史学。人类学。现代科学技术等学科内容,音乐学习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艺术修养,更是全方位的培养了学生的人文修养。
(三)音乐教育存在德育化的倾向
在,音乐教育往往渗透了一定的道德教化,把音乐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固然,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操和修养,但音乐中体现的德育功能应该是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审美,而不是为了德育效应强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审美能力是道德观念形成的最初动力,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审美能力,他的心灵自然会接收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接受与美相关联的道德观念,音乐教育中的道德功能是如此体现出来的,而不是靠强行的道德灌输。
二。高校音乐教育审美价值取向的着眼点
高校音?方逃?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活动的开展必须以美育的方式进行实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一)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音乐教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传授,音乐教育更能体现出人文色彩,欣赏和创新是音乐学习的真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科本位“的教学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进行教学,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存在不同的差异性,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心挖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因材施教,使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调动起学生对音乐审美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从感官。认知。情感上都能获得更深刻的美的体验。
(二)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在应试教育之下,学校以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作为课程设计的标准,为学生安排最合适“的音乐学习,全然不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发展,同一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固化的思维模式,对音乐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是操作方式皆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充分展现和保持自己的个性,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师要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敢于对音乐作品提出科学的批判,只有敢于质疑。批判和创新,学生的音乐经验才能得到积累,音乐之路才能走得长远。
(三)关注时代发展,改革音乐教育模式,接受先进的课程理念
时代在发展,高校音乐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学习外来优秀的音乐教育模式和审美价值取向,将值得学习的外国教育模式转化创新为适合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教育模式,优化音乐课程,加强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知识的整合能力。整体的鉴赏能力和音乐创新能力,完成素质教育下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华丽转身。
总之,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审美价值取向已跟不上新时代对学生音乐发展的要求,学校要认真审视自身的问题,清楚认识到旧有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弊端和对学生音乐发展的阻碍,在音乐教学的改革中着眼于改变不合时宜的审美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发现音乐美。欣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价值问题
高校音乐教學的审美取向价值问题【196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