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设置门类齐全,从大的方向来讲包括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学等多种专业方向,其中管乐又是音乐表演专业所包含的一个重要范畴。就管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乐器演奏水平。舞台表演能力以及提升乐团成员间互相配合的意识往往论文网成为高校管乐教师所面对的重点和难点。
高校青年学生的身心发育过程中,离不开艺术的熏陶与滋养,属于综合性艺术的管乐,它涵盖了表演。文化。音乐。乐器演奏。管乐教育在增长青年学生知识,扩大艺术视野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欣赏艺术。接受新鲜事物,更是培养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理解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需要具备丰富的自然。社会。审美。历史。政治。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作为一名管乐教师势必要求自己知识渊博,能把问题讲透,教学能力要强,也要求学生文化底蕴丰厚,只有这样,大家对作品的理解才能愈深刻,演奏时才能与作曲家产生共鸣,从而获得最好的演奏效果。
一。组建管乐团的意义
(一)强身健体的功能
吹管乐是一种集脑力和体力为一体的复杂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的五脏六腑以及一部分肌肉就要合理分工,相互协调,控制音色与音量,同时还能增强人类脑神经的机敏灵活。这对改善机体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环。肌肉乃至神经的功能是有很大帮助的。
1。增加肺活量。由于吹管乐需要的气量大。吸气多,所以,随着经常性的呼吸训练,势必逐步增强胸肺的扩张能力和肺的储气容量。这样,不但使肺部等呼吸器官得到锻炼,而且由于吸气多,所获得的氧也就多,这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2。增加肌肉的活动量。吹管乐的技术训练,主要是气。唇。指。舌的功夫。它不但需要有较灵活的手指和舌头,而且更需要造成较大的气压和控制气流的能力。因此,就大大加强了指。舌。唇周围。上呼吸道。胸。腹。腆。背等部肌肉的活动量,(尤其隔肌动作幅度最为显著)从而锻炼了这些肌肉的伸缩能力。
(二)管乐团的育人功能
在高校中,各种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而作为高雅艺术组织的管乐团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代表性,管乐团不光能体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高校以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方向与目标,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管乐团,势必肩负起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艺术素养和道德情操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重任。
1。学生的音乐素质在管乐团实践中能够得到很大提升
管乐团的音乐教育突破了仅仅停留在音乐欣赏与审美层面上,它注重的是音乐实践与音乐创造的过程。为了能够快速进步,学生们需要学习乐理知识等理论课程,不断提升音乐素质,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与内涵。
2。培养乐团成员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高校管乐团是一个活跃在学校乃至社会中的艺术团体,在实践中,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那么这将是一个懒散。无序的团队。大局意识放在首位,服务精神和协作精神贯穿其中,将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相统一,把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这一思想始终装在心里,拒绝懒散。随意,听从指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核心。有战斗力。有生命力的团队。而管乐团恰恰整合了这部分力量,通过排练。演出。参加比赛等实践活动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和组织能力。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管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滞后
通过对普通高校中管乐团的调查与对比分析,大多数教学工作者较多的重技不重艺,即使有些学生演奏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作品的艺术内涵往往很难表达出来。受到传统音乐教育理念的影响,老师们为了使学生多增加一门技艺,他们往往只传授给学生一些管乐演奏的基本知识,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管乐的同学来说,接受这些简单的基本知识或许乐于喜见,而要想排出一部较高水准的作品来,这或许要走很长的路。这种化繁为简。重技不重艺的教学理念在目前国内的管乐教学中普遍存在。
(二)对管乐课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管乐课的开设,每周需要安排至少四次的排练时间,每次排练约90分钟。而有些高校尽管开设了管乐课,但每周只排练一次,其他时间学生很少练习管乐,甚至有些学生从这次排练到下次排练,一次都没有碰过乐器,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仅仅了解一些皮毛,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只会离他们越来越远,也根本无法组建高水平的管乐团。
(三)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管乐器价格不菲,需要学校集中采购,而往往那些更专业更昂贵的乐器将会被过滤掉,只会选择购买那些相对便宜的乐器,这将导致乐器质量大打折扣。而且它们的维护与保养也需要大量经费来维持,特别是在南方,空气潮湿,使用后如果不及时擦拭这将导致管乐器会很快的锈蚀,为后续的排练增添烦恼。另一方面,排练场地较简陋且紧张,按照声部的分配,最好每个声部都有一处练习的场地。对合排的场地要求就更高一些了,各种乐器混合在一起,如果使用普通教室排练,最大的干扰就是回声,根本听不清楚各个声部乐器的声音,严重影响排练效果。
(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亟待提高
在普通高校中,专业管乐教师缺乏,为了弥补乐团教学的需要,就得吸收社会中会演奏管乐的人士来教学。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队伍结构不合理,自身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仅作为业余爱好来演奏管乐,这就要求他们多与艺术类院校的专业教师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演奏水平和教学能力。(五)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步
在音乐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由于文化素养的缺陷,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即使有很好的音乐潜力,也难以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对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由此可见,普通高等院校应该把培养专业管乐演奏人才与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结合起来,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教他们做一个灵巧的匠人,教他们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同时演奏音乐。
三。钦州管乐团建设历程
(一)钦州管乐团建设历史及现状
钦州管乐团是在原钦州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类专业的基础上组建的。2001年开始在音乐表演专业开设部分管乐课(小号。单簧管。萨卡斯。长笛等乐器),后来由老师辅导学生以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甚至由七八个人组建的小乐队的形式参加演出,因此有了最早的乐团雏形。当时受招生规模师资条件的限制,管乐学生也就十几个,根本形成不了规模。后来钦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北部湾地区唯一一所国家公立二类本科高校后,随着器乐表演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器乐门类逐渐齐全,相继成立了管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和西洋管弦乐团。目前管乐团人数61人,民族管弦乐团58人,西洋管弦乐团由于成立不久(2015年9月3日成立),目前人数为40人。管乐团指挥与艺术指导由笔者担任,管乐团先后排练了义勇军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拉德斯基进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等几十首作品。管乐团曾参加了钦州2015新年音乐会“,首次以双管编制的形式展现在全校师生面前,获得了极大成功。目前管乐团每学期都举办教学汇报音乐会,并活跃在钦州市各类演出中。
(二)乐团建设与课程改革紧密联系
将乐团建设与课程改革紧密联系,将乐团排练常态化。制度化。课程化,使乐团能够得以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在钦州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第二课堂作为一门课程,针对所有音乐专业(音乐表演。音乐教育)的同学,贯穿在大学四年的教学里,实施本科教学四个年级都参与的纵向教学,大一大二为必修课,6学分;大三选修课,2学分;大四则以到校外实习的方式作为实践学分。作为无论是在学分中占的比重还是学时量的多少,都体现了对这门课程的重视,每学期根据乐团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排练曲目,曲目涵盖西方经典作品和中国优秀作品,传统和现代兼顾,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类作品,扩大知识面。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将乐团融入第二课堂,再将它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获取相应学分,这在普通高校中还无先例。
(三)乐团建设与艺术实践
钦州音乐方向的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有1学分的实践课程――艺术实践,就是在课堂学习以外,参加组织的各类演出实践或比赛。合奏训练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课内在指挥指导下完成教学计划内的曲目排练;而艺术实践则是将这些教学成果搬到舞台上实践,到各类大赛中经受检验。设有第二课堂办公室,负责对外联络承接比赛和演出,保障乐团能定期有实践的机会,增加乐团和学生们的实战经验,了解市场与观众的需求,及时修改选曲和教学计划。
(四)乐团建设促进就业工作
钦州历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音乐专业毕业生,很好的服务了北部湾地区的音乐教育事业。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用人单位对新进人员的要求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将以前本应在就业入职后的职前培训和培养前移到了高校。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校期间的实践和实训必不可少。钦州教学实践基地之一的白海豚演艺有限公司,就吸收了大量我校优秀毕业生,为其解决了就业问题。作为国立民营的演艺公司,担负着弘扬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播与延续,每年上百场的演出,为我校毕业生搭建了人生的锻炼舞台,为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与人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管乐团中吹管乐器具有强身健体及乐团的育人功能,从而说明高校组建管乐团对高校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与存在价值。笔者组建管乐团以来,确实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钦州组建管乐团以及管乐教学的实际案例,总结一些方法以此希望为同仁们提供一些有限的帮助,为更好地组建管乐团以及管乐教学提供一些学习方法与经验。
高校音乐教育中管乐团的组建与教学改革
高校音乐教育中管乐团的组建与教學改革【382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