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研究
一。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定义
应用型人才是把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熟练的应用到生产实践中的技能型人才,其知识结构需要围绕生产实际进行设计,能力素质突出对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具有较强的职业精神,培养过程更强调实践教学环节。论文网[1]高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公共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原理知识。通过开设大学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及开设专业外语。专业基本原理课程。专业发展史。专业研究和方法论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来构建学生的基础知识。第二,应用知识。应用知识彰显专业特色,具有明显的专业倾向性,通过开设专业课程来实现,着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转化能力和二次创新“能力。第三,技术操作知识。技术知识是指学生在实践课程体系中获得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习。实践。调研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的实践育人环节。
二。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课程设置缺陷
目前,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训练不足,主要表现为:第一,基础课程设置的重复率较多,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差异化并不明显,不能根据专业的不同性质以及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同目标和规格,来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第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行业特色课程及专业新开课程比重较小,无法满足学生对先进专业知识的及时需求,弱化了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实践课占总课时量的比重较小,很多高校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严重缩水。第四,专业课的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主要表现为专业课程的结构性失衡与大学生就业矛盾。
三。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于产品的不断更新能力和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二次研发“能力。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训练的课程体系建构,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知识转化能力。高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创新思维与技能提高的需求,开设一系列的创新能力训练课程。这类课程具体包括:思维训练课程。能力训练课程。原典课程。项目牵引课程。第二课堂“课程和多元智能课程。
(一)思维训练课程
这类课程重点教给学生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外联助理总干事德?纳伊曼认为今天所教的8百分号~9百分号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作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能力上面。“[2]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课程,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如何辩证思维,提炼论点;如何谋篇布局。安排论文和调查报告结构;如何现状把握。设定目标。要因解析。研讨对策。效果确认和效果巩固;如何修改文稿,了解论文的书写格式和规范等。同时,小规模地布置一些综合性的团队合作任务或模拟场景训练,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研创新思维基本训练,教师再加以必要的指导和及时反馈,逐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能力锻炼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有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反省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推销自我的能力。谈判能力和竞争能力等。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形成,也要在实践中进行训练。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训练。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撰写调查报告或项目论文等活动,以及项目工作法(通过一个具体任务或活动进行训练)均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
(三)原典选读课程
原典课程即专业的经典著作选读。高校应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这类课程,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专业发展历史,弄清知识的来源;二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使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充实。调整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职业需要。
(四)项目牵引课程
高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生产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决定了以教师科研项目或承担企业项目为教学内容的课程产生。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理论。技能应用三者捆在一起进行培养,以实际的科研项目和实践任务带动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进行动手创造和应用实践,不断激发灵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透彻的理解和消化这些来自科研项目的教学内容,以此取得工作经验,真是让学生在做中学理论,在做中促发展,在做中长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实用,学以致用“。
(五)第二课堂“课程
第二课堂“课程以学生社团或者个人自主实践为基础,主要包括:电子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科技制作大赛。专业技术应用大赛等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各类竞赛活动形式。高校对于第二课堂“系列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应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主体参与式“创业课程体系的探索。[3]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鼓励学生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证研究,支持跨院校。跨院系。跨专业组建创新团队,并不断拓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业竞赛。竞技。投资项目。
(六)多元智能课程
多元智能课程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兴趣爱好倾向。个性发展和技能特长的展示。一方面,以课程设计个别化为基础的多元智能课程。主要是通过创设多元智能实验班的形式,致力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因材施教。高校通过对入校学生进行考试。考核,在征求个人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智能的优势进行分班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兴趣爱好,支持学生在一定的专业课程范畴内,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趣的不断变化,以课程选择的方式适度调整个人的学习培养方案,[4]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智能特点。另一方面,以艺术教育为补充的多元智能课程。高校通过开始舞蹈。音乐。戏剧。电影。视觉艺术等艺术类课程,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给思想以启迪,给心灵以净化,使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的同时,全面。清晰地理解世界和领悟人生。
就业导向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训练课程体系研究
就业导向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创新能力训练課程体系研究【2468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