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河南省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3675字】

时间:2023-02-11 08:59来源:毕业论文
河南省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3675字】

河南省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基金项目:2012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2012]-JKGHAD-0263)。<


河南省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基金项目:2012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2012]-JKGHAD-0263)。

作者简介:张喜转,黄河科技,硕士,讲师。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论文网-188-02

工作倦怠(jobburnout),又叫职业倦怠“,也有译作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的,这个现象最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在1974年发现“,他在文章中用倦怠“一词来描述个体在工作中所体验到的一系列负性症状。目前,广大学者广泛引用的是Maslach Jackson所给的定义是,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情感耗竭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人格解体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消极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对自己的工作意义和价值过多负性评价的趋向。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警察。护士。教师等直接与人打交道的助人群体中,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大学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分配政策改革等变化,更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不仅会给辅导员的带来包括身心健康在内的一系列危害,而且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才。所以,调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探寻其中的原因,对于预防严重倦怠的发生意义重大。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在郑的2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的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24份,有效率88。6百分号。其中,男辅导员68人,女辅导员56人。

(二)测量工具

采用自编辅导员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李超平。时勘2003修订的Maslach职业通用问卷(MBI-GS)(MaslachBurnoutInventory-GeneralSurvey),此问卷共15题,包括三个维度,分别为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5个项目),去人性化(Cynicism,4个项目),低成就感(ReducedPersonalaecomplishment,6个项目)。采用利克特7点计分法,0“代表从不“,1“代表极少“,2“代表偶尔“,3“代表经常“,4“代表频繁“,5“代表非常频繁“,6“代表每天“,得分越高表示程度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录入计算机后,采用SPSS17。0forword软件包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两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调查结果

依据李永鑫(2005)观点,在7级评分时,平均数在0~2之间为低度倦怠,2~4之间为中度倦怠,4~6之间为高度倦怠。从表1职业倦怠及三个维度的平均数看,样本中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平均分为2。4013,达到中度倦怠水平;三个维度平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情绪衰竭2。604分,低成就感2。373分,去人性化2。1875分。与周秋蓉(2011)对公务员的调查结果相比,低成就感维度略高于公务员,可能辅导员在高校这个学术氛围比较浓郁的环境里,比公务员更在意成就成果问题。因此,目前两所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为中度倦怠水平,不是太严重,但一些辅导员已经受其困扰,尤其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应引起重视。

(一)辅导员性别方面的职业倦怠比较

对两所高校的男女辅导员在各个维度和总体倦怠平均分分别作独立样本t检验(注:p<0。05。p≤0。01。p≤0。001分别为比较显著。显著。非常显著,下同),结果为情绪衰竭(t=0。72,p=0。47),去人性化(t=-0。36,p=0。71),低成就感(t=-1。16,p=0。24)职业倦怠职业倦怠(t=0。87,p=0。38)。结果还显示,女性辅导员去人性化程度高于男性,其余维度上则男性高于女性,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即男女辅导员职业倦怠差异不显著。

(二)辅导员年龄方面的职业倦怠比较

根据样本学校辅导员实际情况,把样本划分为三个年龄组(29岁及以下43人,30岁~39岁73人,40岁~49岁8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三个年龄段的辅导员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为情绪衰竭(F=0。16,p=0。98),去人性化(F=0。28,p=0。75),低成就感(F=0。48,p=0。61)职业倦怠职业倦怠(F=0。19,p=0。82)。结果显示:40~49岁年龄段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高,30~39岁的低成就感程度最高,而且这两个年龄段的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29岁及以下年龄段的群体。总体来说,不同年龄段的辅导员职业倦怠无显著差异。

(三)辅导员婚姻状况方面的职业倦怠比较

对不同婚姻状况(已婚86人,未婚37人)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为情绪衰竭(t=-0。91,p=0。36),去人性化(t=-1。54,p=0。12),低成就感(均值:已婚2。54,未婚2。00,标准差均为1。16,t=2。37,p=0。01)职业倦怠职业倦怠(t=0。87,p=0。38)。结果显示:未婚辅导员情绪衰竭程度高于已婚辅导员,而在去人性化。低成就感。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已婚辅导员的程度较高,其中,低成就感维度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四)辅导员工龄方面的职业倦怠比较

如表5所示,按照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把样本划分为4组(工龄3年以下47人,3年~5年45人,5年~10年23人,10年及以上9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工龄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为情绪衰竭(F=0。41,p=0。74),去人性化(F=0。37,p=0。77),低成就感(F=0。63,p=0。59)职业倦怠职业倦怠(F=0。29,p=0。38)。结果显示:工龄3年以下的辅导员情绪衰竭程度较高,而工龄为3~5年辅导员的去人性化。低成就感。职业倦怠程度都较高,提示我们,工龄为5年以下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较高,要给予更多关注。但总体上,工龄不同的辅导员职业倦怠无显著差异。

(五)辅导员学历方面的职业倦怠比较

按照从事辅导员学历把样本划分为3组(专科6人,本科50人,硕士68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学历层次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为情绪衰竭(F=0。05,p=0。94),去人性化(F=1。20,p=0。30),低成就感(F=0。51,p=0。59)职业倦怠职业倦怠(F=0。01,p=0。98)。结果显示:专科学历辅导员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职业倦怠程度较高,而硕士研究生学历辅导员去人性化程度较高,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即学历不同的辅导员职业倦怠无显著差异。

(六)辅导员职称方面的职业倦怠比较

按照辅导员实际职称聘评情况把样本划分为4组(尚无职称26人,初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58人,高级职称3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职称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为情绪衰竭(F=0。39,p=0。75),去人性化(F=1。99,p=0。11),低成就感(F=1。01,p=0。38)职业倦怠职业倦怠(F=0。66,p=0。57)。结果显示:无职称辅导员情绪衰竭程度较高,初级职称辅导员去人性化程度较高,高级职称辅导员低成就感和职业倦怠程度较高,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即职称不同的辅导员职业倦怠无显著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一)辅导员性别方面的职业倦怠不显著

Maslach(1982)在倦怠研究早期曾指出,性别与倦怠相关,但性别对倦怠的影响问前还存在着争议。在之后研究倦怠的性别差异时,由于不同的职业群体中从业者的性别比例差别大,存在着一个职业与性别的混淆问题。

本研究表明,男性与女性辅导员职业倦怠差异并不显著,男性辅导员的情绪衰竭。低成就感和总体倦怠平均分数比女性辅导员高,说明在辅导员这个群体中,男性辅导员比女性辅导员体验着更多的职业倦怠。辅导员工作琐碎。繁杂,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与女性性格。气质特点有更多契合,因此,女性辅导员从事具体工作时更得心应手。因此,男性辅导员应该是职业倦怠预防。干预的重点。

(二)辅导员年龄方面的职业倦怠差异不显著

虽然年龄与倦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无法确定。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40~49岁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及总体倦怠程度均高于其他年龄段辅导员,30~39岁的低成就感程度最高。40~49岁正处于职业成熟期,多数辅导员已经转岗,而如果没有取得一定的成就和对工作的认可,就容易出现较高的情绪衰竭和对工作的漠然。30~39岁年龄段的辅导员应该已经取得相应的成就和体验到工作的价值,否则则会对自己的价值有过多的负性评价。

(三)婚姻状况影响辅导员职业倦怠

本研究结果表明,已婚者比未婚者在低成就感维度上差异显著。未婚者情绪衰竭程度较高。原因在于:一是已婚者在有情绪情感烦恼时可以及时与亲密的爱人。家人倾诉。发泄,而未婚者则一般较少与家人深入沟通,缺少情绪舒缓渠道。二是已婚者可以把重心转移到家庭上,而对工作中接触的对象却淡漠。疏远。机械。教条;已婚者有着为人夫或人妻的角色。养家糊口的责任,所以成就感较低,体验着更高的工作倦怠感。

(四)辅导员不同工作年限方面的职业倦怠差异不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从事辅导员工作3-5年是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高峰期,3年以下的是情绪衰竭程度最高时期,而5年之后辅导员工作倦怠水平呈下降趋势。

从事辅导员5年之内,由于最初对工作通常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不适应而疲于应付,所以倦怠感最高。而5年之后,工作程序已经熟悉,工作环境已经适应,技能也已熟练,而不适应者或者已经退出辅导员工作,所以倦怠水平降低。

(五)辅导员学历方面的职业倦怠差异不显著

曹建平(2007)的研究表明,学历与倦怠相关。本次调查样本的最高学历者为硕士研究生,结果显示,这个群体的倦怠最严重。原因在于,由于高校辅导员招聘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为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多硕士研究生是为进入学校这个工作环境才作了辅导员,而非心甘情愿,他们实际上更愿意从事专职教学工作,工作被动,恶性循环。

(六)辅导员职称方面的职业倦怠差异不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具有高级职称的辅导员低成就感。倦怠分数较高,无职称的情绪衰竭分数最高,而具有初级职称的辅导员去人性化分数最高。原因在于具有高级职称的辅导员已经不需要在工作上太多投入或者进入职业瓶颈期,所以低成就感分数高,倦怠程度高。无职称的辅导员可能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较短,工作上疲于应付,所以情绪衰竭程度较高,而具初级。中级职称者正处于职业上升期,工作程序熟悉,按部就班,最初对工作的热情已几乎消耗殆尽,对工作中出现的负性事件的累积导致情感资源耗竭。

河南省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河南省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3675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69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